早衰:中年人最怕的事情

早衰:中年人最怕的事情

早晨起床,突然发现枕头上散落着许多头发,不由感到心里一阵发慌,连忙跑到镜子前一照,心里更是凉了一大截儿:过去引以为荣的一头黑发,现在却像冬天里的一蓬乱草,没有光泽,没有柔性,并且夹杂着许多白发;额头上密布着许多深浅不一的皱纹,像被风吹干了的柑橘;再往下看,背驼了,肚子挺起来了,全身的肌肉变得松松垮垮了……刚刚进入40岁,怎么就成了这样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呢?

——许多中年人不得不伤心地承认,他们已经未老先衰了!

“早衰”,医学上称为“早衰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壮年人过早地出现生理上衰老、体质上衰退和心理上衰弱的现象。

现代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人们承受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结果使中年人的衰老进程也在大大加快。一些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提前步入老年,表现为皱纹和色斑增多、头发和牙齿脱落、听力和视力减退、思维和语言迟钝等。2002年7月,北京国际抗衰老医学中心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中国高收入人群的过速老化趋势已经超过欧美国家, 对64例病案的临床统计显示,35~45岁的高收入者机体老化速度明显加快,接受抗衰老治疗的有七成人的功能年龄明显超过自身的自然年龄,平均超龄高达15~20岁,生物年龄平均超龄10~13年。而发生超过自然年龄的机体过速老化就会导致一系列老化疾病提前发生。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早衰最容易光顾的六类人是:学校教师企业经理、司机、网络人士、科研工作者、IT行业和外企的白领。这六种人均有共同的特征:要么是工作狂,要么是加班族,饮食、生活上都没有固定的规律,经常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再加上夜生活过多,休息不好,就会产生疲劳的积累——过劳,身体健康“透支”,提早出现肾虚及免疫力下降的一些症状。这个时候,如果不把这种“似病非病”的状态调理到健康状态,长期下去,则可能发展成疾病,或者表现出全身性的早衰症状:白天表现精力不支、腰酸腿软、心累气短;晚上失眠、起夜、噩梦不断。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予以重视并及时改善,则机体体质直线下降,同时也加速免疫细胞的衰老,免疫力直线下降,导致机体清除毒物及代谢废物的能力和抗病力下降,“老化”则开始向疾病转化。比如血管老化到一定程度则形成高血压,心脏老化到一定程度则促成心脏病等等;免疫细胞老化,对外抗病力减弱,容易感冒,对内则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促成肿瘤等等。这些疾病均大大影响了人的寿命。

“早衰综合征”是目前的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常见的身心病症。其表现如下:

1.身高和体重下降。身高下降的原因,多数是体内钙代谢失常、骨质疏松所致,是早衰的重要征兆。而骨钙缺少所致的骨骼变化,伴以肌肉萎缩;体内代谢失常,脏器、组织脱水;疾病或精神心理原因造成体内营养缺乏,都会导致体重下降。

2.皱纹和色斑增多。当皮肤老化时,弹性减弱,皱纹增多,粗糙脱屑,色斑渐生。最能体现早衰的是,从口至颧骨出现沟样皱纹,并伴有眼睑肿胀和眼球凹陷。

3.头发和牙齿脱落。早衰一出现,人的牙龈便逐渐萎缩,使牙根外露,在中年期和中年后期,非外伤性和特殊疾病所致的牙齿松动和脱落,便是早衰发生。头发开始成片发白,在洗头及睡觉后有较多头发脱落,更是早衰的征兆。

4.听力和视力减退。对听力减退的认定,除了对音量的敏感度降低,最重要的是对音阶或音频的分辨力下降;对视力减退的认定,除了视物距离缩短,最重要的是暗视适应力和视野变窄。

5.思维和语言迟钝。人在正常情况下,从50岁开始到70岁止,脑神经细胞会较此前减少20%左右。衰老出现得早,脑神经细胞就缺少得快,大脑萎缩的进度也增快。如果在中年后期便出现思维迟钝,语言表达力不从心,并伴有多疑、焦虑,便是早衰发生。

有专家将早衰症状分为生理上衰老、体质上衰退、心理上衰弱三种类型:生理上衰老表现为视力过早衰退,体力不支,稍微运动就会气喘吁吁、头晕目眩,无法长时间进行脑力劳动;食欲不佳,消化功能低下,胃肠功能紊乱,经常感到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睡眠质量差,经常早醒、多梦、失眠、梦魇等。体质上衰退则表现为头发秃脱,白发斑斑或色泽无光,皮肤皱纹满布、消瘦、疲乏无力,经常伤风感冒,一旦得病便缠绵不愈,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心理上衰弱表现为经常感到精力不足,心理疲惫不堪;由于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思维功能和心理效能下降颇为突出;经常忧郁、焦虑、烦恼和抱怨,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

许多人认为早衰现象是单纯的体质问题,不认为是一种疾病。事实上,早衰是一种危险的身心健康威胁的信号,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早衰的症状,就要及早寻找原因,及早检查防治,以达到“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作用。

虽然人人都要变老,但提前衰老却绝对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推迟中年衰老的过程,是每个中年人的美好愿望。在众多的推迟衰老的手段和措施中,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合理安排饮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中年人,工作上肩挑重任,生活上有负担,时间上有紧迫感,由于精神上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选择一些放松性的、有缓解精神及肌肉紧张作用的锻炼项目是合适的,比如太极拳、健身跑、气功、健身操等。从饮食方面讲,专家建议,要注意控制总热量,避免肥胖。要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量补充蛋白质,一般每天摄入70~100克,其中至少1/3为优质蛋白,如肉、鱼、蛋、奶等。糖类不宜过多,吃糖过多不仅容易肥胖,还会增加胰腺负担。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补充。要多进含钙丰富的牛奶、虾皮、海带等,以防骨质疏松等症的发生。要少盐,每天不得超过8克,以免引起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