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年轻心态

保持年轻心态

“我的心已老!”这是现在许多中年人哼唱的一句词语。人进入中年期,由于生理功能开始减退,会相继出现与衰老有关的特征性变化,因此不少人感到工作能力下降,容易激动、烦躁、多愁善感、抑郁、多疑,这时正是中年人的“易损期”,稍有伤感的事情发生,就有可能引起激烈的情绪反应,或暴跳如雷,或涕泪俱下,或抑郁沉默……多数中年人力不从心之感越来越明显,有的由于多年职业劳动而致的伤残以及艰难岁月中遗留的顽疾,可以使人“未老先衰”,也使得某些中年期男女开始为防止老化而忧愁。

有出生就有衰老,有童年就必有老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对于衰老,我们没有必要恐慌,没有必要忧郁。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到了65岁才是老年阶段,可是有的人虽然刚过40岁,本应是人的一生当中最灿烂的阶段,却有了一种夕阳西下的感觉,并且还出现一些未老先衰的表现,如两鬓斑白,耳聋眼花,记忆力及对事物的反应力减退,兴趣索然,精力和体力一年不如一年等。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年人生理老化进程的早晚、快慢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营养、心理及情绪状态、性格特征、体质、工作是否顺心、家庭和睦与否、结婚的早晚、子女的多少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以心理因素影响最大。有专家甚至认为,心理老化是生理老化的前提与基础。一些人由于在工作和家务方面负担重,心理压力大,长期处于烦躁、忧郁、悲观的不良情绪之下,进入中年期后体质下降较快,出现了未老先衰的迹象,各种慢性病也相继出现。

既然心理老化是生理老化的基础,保持年轻心态便成为保持年轻状态的前提。美国老年人爱显示自己年轻,现在,许多美国老年人爱上了跳伞、滑雪、潜水、飙车之类紧张刺激的运动,他们的激情和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在美国,有一个庞大的群体被称为“老年汽车部落族”,他们常年生活在设施完备的旅游车上,想走便走,说停就停。美国媒体披露,佛罗里达州94岁的老汉爱伦森考到驾照后,独自开着一辆豪华旅行车踏上征程,3个月内游了6个国家,回来后非但没感觉疲劳,反而觉得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加州老太太莫德更令人惊叹,她在105岁时领到了新的驾照,每天都要开车出去兜风,而且还时常抱怨前面的车子开得太慢。这位老寿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我的健康状况主要得益于开车,它让我感觉到自己依然年轻。”

美国著名老年问题专家肯·迪切沃表示,老年人之所以喜欢尝试一些新鲜刺激的运动,是因为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年轻和活力,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运动也的确会延缓他们的衰老和迟钝。事实上,这种“不服老”的做法,确实能普遍改善老年人的衰老心态。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心力强盛的人比心力交瘁的人平均多活4.8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对生理素质产生良好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大脑皮层的兴奋会促使人体免疫功能“年轻化”,增强它的活力,从而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巩固和提高。

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没有使人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但是中年人经过主观努力,保持年轻心态,以此延缓心身衰老的进程、使之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态长久地处于年轻的状态呢?健康专家建议,可以尝试一下让心态年轻的“七字箴言”——

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中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活:是指活动手指。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如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从而保持最佳状态。

参:即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

睡:即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中年人要学会有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调:即调节饮食。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综合医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保持年轻心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而乐观。在中年人的致病因素中,心理社会刺激居重要地位,中年人应了解这一点,在复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培养开阔的胸怀,养成不计较小事,对重大事件亦应保持克制能力,使其反应强度适当,以符合心理健康需要。要认识到中年期是人生黄金时期,虽体力渐衰,但智力和创造力却处于人生最佳年龄阶段。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冷静处理,始终使自己保持乐观情绪,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善于运用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化解矛盾,尽快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保持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2.自知自爱,积极进取。自知自己身体状况,既不盲目疑病,也不轻易言老。要建立平和的心态,不要事事争先,要量力而行,因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细水才能长流,玩命工作早晚会把命玩掉。要爱惜自己,重视身心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荣誉,要自尊、自信、自制。对人对事不抱过高的期望,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现实允许的情况需求,不要勉强去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这样就不会自我膨胀,让烦恼困扰自己,将心理平衡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实现“知足者常乐”。

3.坚持锻炼身体。人的心理活动是以生理活动为基础,要延缓中年人心理衰老,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生理活动的一定水平,是心理健康和长寿的重要途径。因为经常锻炼身体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获得新的营养。身体好,精神自然振作,精力也充沛,这也是预防和战胜各种疾病的强大的物质力量。医学研究发现,平时不爱运动者,其心脏早衰10~15年,冠心病发病率要比爱好运动者高出1~3.5倍,糖尿病、胆石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等也好发于不爱运动者。中年人切忌不要因为工作繁忙或身体健康差而忽视体育锻炼。

4.营养与保健。 《黄帝内经》中说:“夫道者年皆百岁。”意思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长寿。因此我们要重视养生,学习养生。要有严格的生活制度和作息时间,工作与生活要有规律,保证有良好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和轻松的娱乐。一个人的生活越有规律,大脑的活动也越有规律,进而保证心理活动的健康发展。如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中年人不要经常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抵抗疾病、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老年痴呆、免疫力降低,增加患癌症及心血管等多种老年性疾病的机会。中年人要避免酗酒、吸烟等不良恶习和嗜好,以免摧残身心健康,也要防止过于安逸,过食“肥甘”,严防纵欲对身心的损害。经常吃鸡蛋、牡蛎、豆类、鱼虾、动物肝脏、瘦肉、玉米、粗面粉、啤酒、新鲜水果及蔬菜等,对保持年轻、延缓衰老很有作用。

5.培育良好的性格。克服性格上的孤独、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好生闷气、易发脾气、容易嫉妒、不好社交等缺陷,努力培养豁达、乐观、灵活、坚强、兴趣范围广泛等良好的心理特征。

6.寻找快乐,提高免疫力。欢笑时人的各个器官能产生协调一致的神经兴奋,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人体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开怀大笑有助于疏导心中的郁闷情绪,使脸、颈、背、胸廓肌、腹肌反复收缩及放松,呼吸功能增加,能吸入更多的氧气。

7.多动脑筋,永葆青春。人的衰老与大脑衰老密切相关,若大脑衰退,人的生理功能也将衰退,大脑对机体活动调节能力也开始下降,各种功能的减弱,容易导致心理老化。所以要养成求知欲望,多读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勤学好动,保持青春热情,可防止忧郁症,使自己青春长驻。

总之,中年人正值知识经验丰富、性格相对稳定的黄金时期,只要持之以恒地按着以上方法去做,就能增强身心健康,延缓精神衰老,让生命放射出更多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