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重点防治

常见疾病重点防治

1.重点养肝

人到中年,肝脏容易闹毛病,特别是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对中年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人到中年要善于护肝。

许多中年人在体检时查不出什么大毛病,但却常有如下困扰:越来越经常地感觉疲惫不堪,甚至一觉醒来还是全身倦怠;有时好像是肠胃不适,腹胀腹疼;食欲不振,面对山珍海味也没有胃口;累了或气候变化,肝区隐隐作痛等。这时候,就应考虑肝脏是不是出问题了。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代谢和解毒器官,肝脏不仅将日常食物代谢组合成人体所需的营养,同时也会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分解转化掉。而人到中年,系统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肝脏也到了容易出毛病的时候。临床统计数字显示,我国30~60岁的中青年男性中,有1/4被确诊患有脂肪肝,这对中年人的健康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尤其是营养过剩导致的中年肥胖性脂肪肝,近些年发病率大幅上升,令人警醒。

所谓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脏内异常堆积。过多的脂肪堆积于肝脏,使肝内血氧供应和代谢产生障碍,造成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炎症浸润,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有资料显示,约有25%的人可因肥胖、酗酒、糖尿病、药物肝损害和急慢性肝炎等引发脂肪肝。

脂肪肝虽说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其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5%~8%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脂肪肝一旦发展到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轻则全身倦怠、腹胀腹疼、食欲不振、肝区不适、肝功能异常,重则出现蜘蛛痣、腹水、消化道出血,个别患者还会发生脂肪性栓塞,或暴发肝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另外,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

目前临床还没有从根本上治愈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办法,惟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对肝脏的保护与调养。

首先保证营养要充足齐全。肝细胞对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十分敏感,尤其是优质蛋白、糖和维生素C的缺乏,会引起肝细胞的损害。所以,中年人应该满足优质蛋白、糖和多种维生素的需要。日常生活中,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瘦肉或鱼类、蛋类、乳类,还可以多吃些大豆制品。

其次要讲究饮食卫生。病毒性肝炎也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中年人一旦患上此病,病程长,比青年人更易变成慢性病。因此,中年人更应该讲究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到食品卫生差的饭店就餐,不可食用霉变的粮食、花生。

再次是不要多食美味,不要贪杯好酒。人到中年,由于活动量少,以及内分泌的变化,容易发胖。肥胖后,脂肪易在肝脏积蓄,形成脂肪肝。因此,中年人不要贪吃美味佳肴,时刻注意预防肥胖,身体已超重者尤应注意适当减少总热量的摄入。而酒精是肝脏的死对头,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可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硬化。因此,中年人必须改掉酗酒的坏习惯。

专家告诫,一旦发现轻度脂肪肝,首先要分析病因并予以根除,例如开阔心胸、平衡膳食、运动、戒酒、慎用药、少接触化学毒物等等。如确诊为脂肪肝,专家建议选择服用无毒副作用的多肽类生物制品。

2.小心保腰

腰腿痛占中老年发病人群的60%左右。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老化,人的脊柱也会逐渐地磨损、老化,从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我们常说的腰痛只是一种症状,还不是一种病。它由两种情况导致:一种是由于中老年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小关节劳损引发;另一种是因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腰腿痛及活动受限,如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引起这两大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人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交通、资讯的发达,使人们坐在办公室甚至家里就可了解世间发生的一切。由于长期坐着工作,缺乏体力劳动,使腰部肌肉因长期受力得不到锻炼,而出现肌肉力量的退化。人的腰椎的稳定,90%的力量来自肌肉,如果肌肉力量下降,腰椎势必要起承重作用,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腰椎骨质增生和退变。若椎间盘、黄韧带变性、增生或突出压迫神经后,还会引起坐骨神经痛,轻则病人反复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及腿部肌肉无力,皮肤麻木;重则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出现严重的肢体障碍、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在床。病程慢性而反复迁延,目前在治疗上只有服止痛药以缓解症状,但治标并不治本。如果不解决肌肉力量退化这一致病原因,尽管实施再多再复杂的治疗,也都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因此,预防此病比治疗更重要。

专家建议:一是要改变不良的工作及生活方式,越忙越是要锻炼。开会时间长时,中途最好抽空活动活动;打麻将、上网等不要时间过长,切莫通宵“恋战”。二是长期坐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要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在做全身运动的同时,特别要做些背部伸展、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腰背运动,放松腰背部,锻炼腰背肌。

3.认真护眼

人到中年,由于眼睛较其他器官更敏感,岁月给眼睛带来的变化也就更突出。而科学的爱护眼睛,将使您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避免眼睛直接暴露于强光下。人到中年,晶状体开始老化,过多紫外线照射是加重晶体老化的杀手。因此,如果在盛夏阳光强烈的时间段外出,一定要携带防护工具,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遮阳镜等,以减少光线对晶体及视网膜的伤害。

注意药物对眼睛的副作用。人到中年,身体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病变,在治疗这些病的同时要注意药物对眼睛的损伤。如应用激素过程中发生眼前暗影、视物变小,应请眼科医生检查眼底,防止发生中心性浆液视网膜炎。还有些药物长期应用可导致晶体浑浊,发生白内障,如治疗心脏病的乙胺碘伏酮等,临床应用时也要注意眼睛的变化。

定期作眼科检查。许多中年人易患的全身性疾病,往往与眼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高血压与球结膜出血及眼底出血,脑血栓与视网膜血管栓塞,糖尿病与眼球运动障碍及白内障,肾病与视网膜渗出,甲亢与眼球突出等。它们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诊断和治疗时应双管齐下。

适时配戴合适的眼镜。人到45岁左右时由于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视近物时发生疲劳、视物模糊。原有高度近视者视近物时需要重新配镜,原来没有近视、远视的人视近物时需配戴老花镜。

4.呵护前列腺

“刮风眼流泪,撒尿滴湿鞋”,这是人们形象地比喻中老年男性的两句顺口溜。男性过了不惑之年,都会程度不同地出现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射程不远、夜尿增多、尿后滴沥等症状,有的甚至会逐渐发展到根本排不出尿即尿潴留,所以如此,罪魁祸首就是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是男性最大的附性器官,位置在膀胱和尿道交界处,环绕着膀胱的出口,其主要功能是生成前列腺液。前列腺液是男子精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脂类、无机盐、精胺、胆固醇等。精液中除了精子以外的液体成分中,大部分是前列腺生成的前列腺液。与人体许多组织器官不同,前列腺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生长变化。青春期前一般只有杏仁大小,性成熟期增长到板栗大小,在整个青壮年时期一般变化不大。中年之后,前列腺开始迅速增大,到老年甚至可以长成鹅蛋大小。男子的尿道从前列腺中央穿过,增大后的前列腺使尿道受到压迫和阻塞,给排尿带来困难,严重时还会发生急性尿潴留,这就是临床上所谓的前列腺增生症或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增生常有下列症状:一是排尿次数增多。这主要是因为尿道受增生的前列腺压迫,每次排尿都不能将膀胱里的尿液完全排干净,实际上等于缩小了膀胱的容量,导致排尿时间间隔缩短;二是排尿迟缓、无力,好半天才能排出尿液,尿线变细、分叉,没有冲力,尿流速度变慢,射程变短,甚至滴沥到鞋上和裤子上;三是夜间尿失禁,入睡后,膀胱内积存大量尿液,膀胱内压力升高,尿液就会自动溢出;四是如果前列腺肥大造成膀胱炎、结石等情况,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急性尿潴留,尿液完全无法排出。

预防前列腺增生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排尿障碍,提高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是医学家们多少年来梦寐以求探索解决的科学命题。由于人们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尚未彻底了解,目前尚未找到最好的预防办法。但多数科学家认为,加强自我保健,对于减缓前列腺增生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排尿障碍有重要作用。保健做得好,既可巩固治疗效果,又可避免病情加重和急性尿潴留的发生。

饮食保健:首先,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者为佳,多吃蔬菜水果和南瓜籽、花生米、杏仁等含锌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东西,戒酒,以减少前列腺充血的机会。其次,要养成多饮水习惯,不能因为排尿不畅而忌饮水,饮水过少不但会引起脱水,也不利排尿对尿路的冲洗作用,还容易导致尿液浓缩而形成结石。

心理保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切忌过度劳累。

运动保健: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如慢跑、快走、仰卧起坐等,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并可改善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环。经常做康复体操,加强会阴、直肠、膀胱、尿道部位肌肉功能,有助排尿。骑自行车的时间不要太长,防止自行车座长久压迫前列腺部位而加重病情。对于性生活,既不纵欲,亦不禁欲,可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定。

护理保健:一要防止受寒,秋末至初春,天气变化无常,寒冷往往会使病情加重。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二是不可憋尿,憋尿会造成膀胱过度充盈,使膀胱逼尿肌张力减弱,排尿发生困难,诱发急性尿潴留。三是如有排尿不畅现象,可采取下腹部按摩或热敷方法帮助解决或者听流水声也能促进排尿。

许多人认为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并且又是非致命性疾病,因此不予重视。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患前列腺增生后,症状不明显时,可以不加治疗,但要密切观察,如有症状,则应及时就医。如果放任疾病发展,其直接后果是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影响生活和工作。其间接后果或称并发症则有血尿、膀胱结石、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严重则危及生命。一般而言,患病早期、症状较轻或症状较重而身体一般条件较差者,多选用药物治疗。病程较长、症状较重、药物治疗无效而身体一般条件较好者,可选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