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过度:追逐死亡的游戏

疲劳过度:追逐死亡的游戏

过劳死,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媒体曾经以旁观者的姿态大量报道过日本白领阶层的这一现象。没有料到的是,仅仅是20多年后,这个可怕的病魔却如瘟疫般已经蔓延到你我的身边,开始威胁到每一个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是事实。

案例一:一名身体健壮、不沾烟酒的36岁男子,突然死于办公室。这名男子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同时在夜间兼读硕士课程,每天只睡4个小时,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案例二:一名34岁的男子在深圳一家大酒店宴席厅里猝死。他原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靠拼命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00万元的存款,一栋花园别墅,一辆本田小车。然而,“三个一”目标未达到,却提前得到了一张“心肌梗死”的死亡证明。

案例三:一位42岁的白领,每天连轴转地拼命工作,在洽谈好一笔生意后激动地与对方双手相握时心脏病猝发而死。

案例四:杭州一位超市女营业员,春节前连续加班了好几天,每天工作时间从7:30~24:00,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结果在大年三十傍晚下班回家时,猝死在公共汽车站。医生诊断后认为属于过劳死。

小时候,大人们常说:“要勤劳,人不会累死的;睡上一晚,明天又有新的力气长出来了。”许多人信以为真,都说只有饿死的鬼,没有累死的人。其实这是相当错误的观念,过度的劳累就能够给我们宝贵的生命突然划上一个句号。在医学上,这种病例叫“过劳死”。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特殊病,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亚健康状态,而后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也有人将“过劳死”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即“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总的来说,“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

许多人的生命就是在无休止的加班熬夜中受到侵蚀,许多人的心脏就是在无止境的压力下突然停跳。然而,这类悲剧似乎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过度劳累的情形在工作与生活中比比皆是。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得好:“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疲劳,实际上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因为人体就像“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产生永久变形,导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个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弹性,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医学专家研究认为,以下人员最容易发生过劳死,必须予以高度警惕: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消费不知保养的人;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超时间而工作的人;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的人;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的人;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对于“过劳死”,我们只能预防,而不能救治。那么,哪些症状出现后就要警惕过劳死了呢?一般认为,出现以下情况就要留意了: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发凉、手掌发粘、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