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莫硬撑——呵护中年人的健康许多影视作品都把中年人刻画成朝气蓬勃
许多影视作品都把中年人刻画成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形象,许多中年人自己也认为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因此在事业上硬拼,在家庭里硬撑,在生活上硬熬。他们没有意识到,人到中年,表面上看起来仍延续着青年人的健壮,实际上体能已进入由盛而衰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许多疾病开始缠上了中年人,并在得不到中年人重视的情况下摧毁了中年人的身体,甚至毫不留情地夺走了中年人的生命。
2005年4月10日,著名画家、时装设计师、导演陈逸飞因胃部大出血、肝功能衰竭,在上海突然病逝,享年59岁。噩耗传来,全国震惊!在人们对陈逸飞英年早逝深感惋惜的同时,关于中年人健康的话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当人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支撑着社会与家庭的脊梁——中年人群体时,发现他们中的不少人看似强壮的身体上,却背负着日渐长大的四个字——积劳成疾。据了解,陈逸飞有长期的肝病史,而最近因为赶拍电影《理发师》,过于拼命劳累,一个月前就已经胃出血住过两天医院,但病情稍稍得到控制后,他就回到了拍摄现场。专家强调,如果那时他可以停下来多休息一下,他的生命不会结束得如此之快。
事实上,类似陈逸飞的悲剧天天在上演。可惜的是,至今还没有引起中年人的高度重视,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吴女士,42岁,长沙某单位职工。她自恃身体健康,单位两年组织一次体检,她从来都不当回事。后来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乳腺癌。由于患病时间太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半年后,吴女士不得不告别了这个令她留恋的世界……
王先生,38岁,上海某公司项目经理。一天早晨他感到有点发烧和头疼,但他没有在意,继续上班,晚上,他因心肌梗塞而猝死。据悉,王先生从事销售工作,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每天回家很晚,家人常劝他多休息,但他一直没有在意……
中年,既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全盛时期,又是开始进入衰老的过渡阶段。而工作上的重担与家庭的责任,使许多中年人往往忽视自己的健康,结果是急性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病常常不去治疗,轻微病症往往不注意,职业性损害的劳动保护更是满不在乎,致使多种疾病乘虚而入。最近,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记忆力明显衰退的占57%;脾气暴躁、焦虑者占48%。许多中年人随着职位的升迁、存款数字的增大、事业的蒸蒸日上,健康却一路负债,最终停泊在人生的中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发现,全市居民总死亡率稳定,只是40~49岁的中年人死亡率10年来出现明显增高趋势,男性增长了73%,女性增长了15%。据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太大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而尤为可怕的,还不是中年人的健康问题,而是对中年人健康问题的严重忽视。在日常生活中,中年人的健康往往被中年人以及中年人的家人忽视。人们总是习惯关心脆弱人群的健康状况,如老人、儿童、孕妇等,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些人群的健康状况没有中年人好,而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仿佛是一个健康强壮的群体,他们只能扮演关心别人的角色,而不会成为被别人关心的对象。但实际上,中年人“年富”但“力不强”,健康状况极不乐观。中年人是社会和家庭的重要角色,对社会和家庭的振兴与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许多来自社会、经济、家庭及工作、学习上的沉重压力使他们背着沉重的包袱,造成心理失衡,严重损害着他们的身体健康。而在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之下,身心疲惫的中年人却往往采取不健康的减压方式,如抽烟、酗酒等。这使得中年人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患病率与死亡率都在大幅度的上升。许多人未老先衰,许多人英年早逝!
没有人不知道生命的宝贵,没有人不认识健康的重要。我们在与朋友举杯共庆时用得最多的祝酒词是“健康”,在与客户握手告别时用得最多的祝福语是“健康”,在与家人团聚时说得最多的关心话也是“健康”……但仔细想一想,在许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把健康当做了口头禅。我们一样在无休止地加班熬夜,一样在无休止地抽烟喝酒,一样在无休止地劳累奔波,并且对自己身上显而易见的危险因素视而不见,总觉得自己离疾病还远呢。然而等真得了重病,推进抢救室,或者躺在手术台上时,后悔却已经来不及了。
针对中年人的健康状况,医学专家们呼吁:现在中年人的健康问题比老年人更严峻,比婴幼儿更棘手,全社会都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因此,在这里我们诚心地奉劝中年人:从现在开始关注与呵护你的健康,要知道,只有健康才是你今生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