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空巢”也能精彩

中年“空巢”也能精彩

草草吃了晚饭,夫妻俩一个翻开报纸,把每一条新闻都看完,连广告都不放过;而另一个则打开电视,从这个台翻到那个台,直到爱看的电视剧都播完……十几年来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生活,因为孩子的外出求学或工作而突然发生显著变化,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现在,像这样的中年“空巢家庭”,已经在城市里像潮水般地涌现出来。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离开家里,大部分时间只剩下父母两人单独居住的现象。20世纪80~90年代,“空巢家庭”现象多发生在两老家庭,那时候住房改善了,不用三代同堂,后生辈就搬出去“独立”了。而现在“空巢期”提早到来,漫向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家庭。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重庆市有独生子女180万左右,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其父母便成为新“空巢”家庭中的成员,再加上其他原因,目前该市有低龄“空巢”家庭近20万户。中年“空巢”在知识分子家庭的比例尤其较高,以广州几大高校为例,100户中年人家庭中,约有一半属于“空巢”家庭,其子女大都在外地或国外学习工作。进入“空巢”期的中年人,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到50岁,此年龄段女性生理上的“更年期”、男性心理上的“中年危机”以及下岗、失业等问题,会给他们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人口与社会学家认为, “空巢”现象近年像一股潮水开始漫向中年人家庭,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日渐长大,开始外出升学、就业。近几年我国高考招生的扩招和出国热的掀起,都给子女们提供了更多离家继续深造的机会。另外,如今的父母已不再要求子女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子女出外谋求发展,父母都予以全力支持。

在过去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做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家庭。但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离家上学,中国“空巢”家庭时代已经提前到来。

“空巢”的提前来临,对于许多中年人来说,确实有点措手不及,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年人本来工作压力就大,如再因此出现情绪、心理低潮,则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身心健康。郑女士今年46岁,一年前女儿到新西兰读书。郑女士说,女儿出国后,她总是感到一种失落,干什么都觉得没有劲了,女儿在家时虽然忙里忙外累得不得了,但显得比现在充实。赵女士的儿子两年前到北京读大学。面对儿子的离去,加上更年期的到来,她一直处于极度忧郁和沮丧中,经常与丈夫发生冲突,婚姻也慢慢出现裂痕。

很多的中年“空巢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子女升学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子女离开后的失落感等。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这一无法改变的现实呢?

我们认为, “空巢家庭”逐渐低龄化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社会发展对家庭规模要求核心化,不再是传统的那种大家庭。现在再要像老辈人那样终生把子女拴在身边是不可能的事情,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心理准备,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另外,从另一角度上看,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空巢期”的提早到来可以让中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为他们事业的“第二春”到来制造机会,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当然,以前十几年都是围绕孩子转,操心他们吃,安排他们用,督促他们学习,现在他们突然离开了自己,人是轻松了,但剩下夫妻俩天天你望着我,我看着你,寂寞、失落、牵挂是难免的。对此,中年人要正视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妥善安排好子女离家后的生活,这样不仅能将日子过得轻松、洒脱,而且也还可以过得舒畅,过得充实,过得精彩。

《每日商报》发表了几位进入“空巢家庭”的中年父母的切身体会,说明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只要自己懂得经营,中年“空巢”生活依然精彩无限。

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去卡拉OK,曲女士发现同事们都有拿手绝活,有的会唱美声,有的会唱戏剧,惟独她没什么出彩的节目。随后,她就到一家老年大学报了名,专学越剧。虽然谈不上什么基础,好在老师教得很耐心,其他同学也常热心帮助“后进”同学,现在曲女士唱越剧在朋友圈里已小有名气,而且通过学越剧,她还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她还酷爱旅游,经常在周末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附近的城市、小镇走走看看。“生活需要经营。”这是她的座右铭。她说:“我不太理解那些孩子不在身边就找不到生活目标的人。有这么多事值得我们去做,比如可以去学乐器、唱歌、书法、跳舞,价钱也不贵。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事情,就会发现天地完全不一样,孩子独立了,我可以有自己的人生了。这样想不是很好吗?”

周女士是医生,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空巢家庭”的中老年人,特别有感触:“有些‘中年空巢’家庭的父母,在孩子离家后,真是可怜,呆在家里没事干,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总觉得自己有病。可是查来查去,最后发现实际上是心病。”周女士说,人最可怕的是脱离社会,变成对他人没有用的人。她的建议是, “空巢家庭”人士可利用机会学习新的知识,比如上网,比如学会数码相机等,这样才能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她说:“有些‘空巢家庭’的父母,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把孩子从外地、从国外盼回到身边,可是孩子到了家就去找同学、朋友,根本没有将时间留给父母,因为觉得和父母没话好说,而这些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惟一渠道,就是给孩子做好吃的。其实,有些东西看起来难,学起来很简单的,比如上网,一旦养成上网看新闻、收发邮件的习惯,你就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大。”

作为“空巢家庭”的中年父母,切忌不要在孩子离开家庭后就显得生活没了目标,人生没了意义。事实上,围着孩子辛辛苦苦了十多年,忙忙碌碌了十多年,现在终于把孩子抚养成人了,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感到轻松,并正好可以重新安排一下未来的新生活。有事业的可以集中精力搞事业,再无须像过去那样工作家务两头忙;爱学习的可以安排系统的学习,再无须像过去那样总是担心孩子这孩子那的,静不下心来;时间充裕了,家务轻松了,过去很少走动的朋友现在可以多走动了,过去很少进行的娱乐活动现在可以多进行了,过去很少能干的事情现在可以多干了……没有了孩子的牵挂,没有了家务的拖累,中年父母完全可以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洒脱、更加舒畅,从而迎来人生更加美好、更加精彩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