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匮乏”是制约上海电影产业振兴的根本原因
上海,因其在中国电影史上曾经的辉煌地位,和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现实需要,发展影视文化,振兴电影产业,是上海市民和上海文化界的夙愿,是上海提高市民认同度、重建文化自豪感的首选道路。作为曾经的电影之都,上海生产的电影与上海生产的手表、自行车等工业产品一样,长期以来都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然而,近十余年,上海电影产业的溃败是上海市民心头抹不去的痛,发展影视文化、振兴电影产业,对上海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上海市政府和文化界、艺术界不容回避的责任。
上海把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列为发展目标,这同样要求上海尽快找到文化发展的突破点,建设特色城市文化。在满足市民精神生活需要、打造文化影响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有助于上海实现经济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综合评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估历史资源与现实需要,以振兴电影产业为突破点,成为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然而,中高端影视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上海影视振兴的根本瓶颈。市场经济改革对上影等国营老厂的冲击只是一个外因,上海没有像北京一样多的民营影视公司,从电影公司的数量、体量,到年产影片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全面落后(在每年700余部的电影产量中,上海公司出品的电影长期仅有三四十部),归根到底,是人才断层及其带来的产业链破碎所致,而且这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即优秀电影人才匮乏,使上海电影界已难以独立支撑一部高质量影片的生产。而十余年来上海制片业的萎缩,又加剧了电影业各工种人才的流失,老的电影人已退出工作一线,青年电影人尚未成长起来,中生代电影人纷纷离沪北上南下,上海的编剧、导演、制片、制作、发行、宣传、管理等人才全面断档,难以形成集群效应,缺少良好的制片氛围,企业倒闭或迁移,电影业的没落正是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
在尝试引进了东方梦工厂、迪士尼影业等国际大型影视集团后,集聚人才、培养人才,走“人才引领”的战略成为上海振兴影视产业的优先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