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一)内蒙古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赤峰市(旧称昭乌达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与河北承德、辽宁朝阳地区接壤。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有蒙、汉、回、满等30多个民族。总人口464.3万,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约占内蒙古人口的1/5,其中蒙古族人口94.3万[2]。赤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多个物质文化遗产的所在地,如位于喀喇沁旗的喀喇沁亲王府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蒙古族王爷府邸。

2015年赤峰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数据表明,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36个,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1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85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覆盖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仪式和传统手工艺技能并具有赤峰地区蒙古族特色,如昭乌达民歌(阿旗民歌、巴林民歌和翁旗民歌的统称)、蒙古汗廷音乐、巴林格萨尔、阿鲁科尔沁旗的阿日奔苏木婚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