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趋向分析

(一)政策趋向分析

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13]40号)、《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14]46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对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使体育产业进入了一个迅猛增长期。

2014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此文件,除全国综合性运动化和少数特殊项目赛事外,包括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在内的全国性体育赛事审批一律取消,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同时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赛事健康良性地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2015年9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指出:“上海将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继续发挥体育赛事在体育产业发展和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基本形成全民健身、职业体育和体育赛事引领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智慧体育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金融、运动与健康促进等新兴体育业态不断壮大[8]”。

从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促进文化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向体育领域拓展,支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电子竞技、体育动漫等新业态。加强创意设计,提升体育用品及衍生产品附加值[9]”,到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24个部门《关于印发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的“迅速打破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健康等领域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和垄断行业改革,营造有利于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商贸流通业有机结合,促进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和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0]”,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消费明显增加,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13574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健全,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与文化、旅游、医疗、养老、互联网等领域的互动融合日益加深[11]。”这些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都不断鼓励和推进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把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良好机遇,加快培育符合当今形势发展的优秀体育赛事营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