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网络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相关思考
网络文学的办学还是应该徐徐图之,需要时间的积累、耐心,需要磨炼。建设这一方向,从发展时间轴上来说,它与其他任何一个本科学科并没有不同,不应该有一个很功利的既定目标。
现在正是网络文学发展方兴未艾之时,每天都能涌现出数以千计的网络作家,但从整个创作群体来看,真正走到最后,成为文学网站白金大家的作家少之又少,这本来就是一个行业里的二八法则,20%的人创造出来80%的人的价值。
然而,现阶段的网络文学的后备力量仍旧是自由产生、野蛮发展。随着网络文学不断的市场化、商业化,读者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必须去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审美和消费习惯,将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创作环境开始变得讨好、迎合和不平等,随之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内容中出现过多的色情、暴力等令人担忧的元素;由于网站和读者的压力,作者不得不抓紧码字更新,长时期的码字导致学习、阅读、体验生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灵感出现枯竭,思维僵化,作品缺乏灵气。除此之外,网络文学群体同质性偏高,创作跟风的热点比较明显,某一个题材特别火爆的时候,一下很多人都会写一样的题材,这样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都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巨大危机。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碰到一个瓶颈,这对一个产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那么,网络写手职业化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在自由职业者、自主创业者越来越多的今天,全职网络文学作者也越来越多,唐家三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甚至在2015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为自己创作的小说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职业化的过程必定也是培养和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文集团包括之前的盛大文学组织过大大小小的培训班,也参加了诸如鲁迅文学院或各个省市文联作家协会举办的创作培训。那么,把这些创作培训课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不仅培育一些已经有经验的作者,也从高中生中选拔一批有潜质的年轻人,从零开始,带他们走入创作,走入网络文学产业,也是一种发展的可能性。
所幸的是,在设立专业之初,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并没有很狭隘地将其定义为网络写手的专业,现在的专业名称叫“文学创作与策划专业”,其中不仅教授基本的写作方法,而且教授将来怎样在网络文学发展中担任编辑、管理,使学生就业的面比较宽泛。从事实上来说,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传统的中文专业和戏文专业可以保证今后培养出来的就一定是作家或编剧。这个学校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终极目标的。以期成就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所有热爱写作,立志于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才创造这个平台,也许,若干年以后,网络作家的出现,经典小说的出现,成为必然。那么,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极有可能通过高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焕发出新的活力,成就新的繁荣。
【注释】
[1]丁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意与写作。
[2]钱建军:《第X浪潮——华文网络文学》,《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第66页。
[3]参见新华网北京频道:《鲁迅文学院首开网络作家培训班》。
[4]参见百度百科: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