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反思

三、教学反思

项目的完整内容流程对学生而言,是在获得了比课堂学习更多的主动权和实践体验的同时还有教师们的经验指导与帮助。教师在多种角色的转换中,让学生能全面体验公共艺术项目的方方面面,并对其中公共艺术的各个工种的内容有所涉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在公共艺术的大标题下,找到自己适合的角色。在事后几次公众问卷中的良好反馈,让我们看到了实题化项目制至少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上是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

但同时也暴露出前两学年教学工作中的有待提高的内容。譬如,提案和沟通技能。这个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四年的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课程中,让学生制作有条理演示文稿和与不同人交流或演讲,以此来锻炼学生与大众沟通、接受与应变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领域中的交流需求。另外,作品的美学、制作与执行能力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为实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共艺术实题化项目制教学目前作为一种探索与实践还在不断地进行着。这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教学方式,它需要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以及社会资源的完整配合。在学生解决了软件技能、理论知识、造型能力、调研与创作方法之后,通过实题化项目制教学,引发学生主动地查漏补缺,走出象牙塔,以更踏实与务实的心态面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与工作。

希望通过本次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小结能够为接下来的公共艺术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注释】

[1]刘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艺术;张君如,61CREATIVE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管理。

[2]RAVEN A,Art in the Public Interest,UMI Research Press,c1989,p.1.

[3]KNIGHT CK.Public Art:Theory,Practice and Populism.Malden,MA.Wiley-Blackwell,2008,p.5.

[4]汪苡恝:《公共艺术教学与城市发展进程论坛》,《公共艺术》,2015年第6期,第23页。

[5]汪苡恝:《公共艺术教学与城市发展进程论坛》,《公共艺术》,2015年第6期,第26页。

[6]张婷:《项目制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5月第5期,第106—120页。

[7]张卫伟:《设计教学中如何运用项目制》,《美术与设计》2010年第5期,第149—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