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场需求的出现与未来
1.新市场需求的出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稳步提高,收藏队伍逐步扩大。中国文物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节节攀升,极大地刺激了民众的收藏欲望。为了迎合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满足部分收藏者的逐利愿望,大量古陶瓷仿品和赝品充斥市场,鉴定古陶瓷真伪成为当前面临的困境。而具备科技鉴定能力的文博事业单位在法律上明文禁止参与市场交易,所有鉴定问题市场内自行解决。所以,市场中出现了大量各类鉴定“专家”和“机构”在浑水摸鱼,借以开具鉴定证书进行牟利。这类“专家”和“机构”的鉴定判断主观性极大,很难做到客观和正确。现在我们不仅要面对文物的真伪问题,还要面对真伪“专家”的问题,这使得市场更为混乱。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既有传统“眼学”鉴定能力,又具科学鉴定能力和职业道德操守的专业鉴定人才。使他们成为文物艺术品市场之中的新型主体,当好“竞技场”上的合格“裁判”。只有具备了合格人才、有效的科学鉴定方法和市场管理办法,才能逐步稳定市场,使其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2.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趋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首次提出了对文物资源要“合理利用”的方针。国际文物局于2016年10月发布《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其中又进一步提出了“文物利用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要求对文物进行“创新利用”和给出“依托文物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具体措施、鼓励政策[3]。国家已对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引导。
当代文物艺术品市场不仅需要为保障交易实现的鉴定人才,还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对文物所蕴含的文化、艺术、社会和历史价值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文物鉴定的深入研究,最终一定可以摆脱人的主观判断,全部依靠科学手段完成。那么,此时的鉴定人才就需要从对文物真伪的判断工作中转向对文物所蕴含的文化、艺术、社会与历史价值挖掘和衍生产品开发的探索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