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METHOD AND PROCESS  02/设计过程和方法

DESIGN METHOD AND PROCESS 02/设计过程和方法

设计过程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1.材料与原型的探索研究;2.场地尺度的动态设计;3.工作坊/生活模式的整体设计;4.建筑设计。接下来将结合我的设计进行说明。

设计是从不同材料的融合、碰撞、胶粘出发的。不知道实验的结果是怎样,只是从选择那些可能创造丰富空间的材料出发,例如泡沫、纸团、蜡烛和液体橡胶等。探究伊始,材料的选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形成丰富空间,或本身就有凹凸变化的纹理的材料;另一种是可以流动的材料,它们可以自由流淌到前者丰富的空间之中。这样两种材料的结合,可以得到比复杂空间更丰富的变化,同时又填充固定了本来不存在的空间肌理。带着这样的思路,做了三组尝试:海绵+蜡烛、滤纸+冰以及滤纸+液体橡胶。

978-7-111-54584-2-Chapter01-26.jpg

▲灼烧海绵形成不同的纹理和洞穴,然后把蜡烛注入这些洞穴之中得到丰富的空间。遗憾的是海绵燃烧只能在表面进行,于是得到了灼烧后肌理的图案

978-7-111-54584-2-Chapter01-27.jpg

▲第二组实验将咖啡滤纸塞入气球之中,然后注入有颜色的液体,放在冰箱冷冻,得到滤纸固定之后的纹理

978-7-111-54584-2-Chapter01-28.jpg

▲比较成功的是第三组实验,将咖啡滤纸捆绑在一起,得到变化的空间。之后把液体橡胶注入这些缝隙当中

978-7-111-54584-2-Chapter01-29.jpg

▲由于没有颜色的变化,空间效果不是很明显,在第二次尝试中我们先浇入红色的蜡烛,之后注入液体橡胶定型。得到的剖面具有丰富的颜色、肌理以及空间的变化

978-7-111-54584-2-Chapter01-30.jpg

▲在材料的探索结束之后,我们将物理模型的性质用Maya动画中的动力场进行模拟。先从咖啡滤纸的探索中得到堆叠重复的柔软性质,于是用NCloth[3]的方式得到柔软的表面。用两种方式对柔软表面进行干扰,硬质球和动力场。其中一组根据球的位置不同、落下的速度不同来影响柔软表面的形变方式。另外一组模拟从动力场出发,场的位置以及干扰力度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形变结果

978-7-111-54584-2-Chapter01-31.jpg

▲用重叠的铁丝网模拟NCloth,原因是它可以任意地揉搓又可以保持形状,这也像是在第一步的材料研究中用橡胶固定咖啡滤纸一样。在动力场中,先从一个平面出发,加上机械装置对其进行变形,然后用已经褶皱过的平面进行继续挤压,得到丰富的空间关系

978-7-111-54584-2-Chapter01-32.jpg

▼场地尺度的动态设计

978-7-111-54584-2-Chapter01-33.jpg

▲在永登浦洞划分区域,将该区域分成若干份,然后用动态原型中的手段对地块进行变形。我们的机械装置是声控挤压物理模型,老师起名叫作挤压式建筑(crumbing architecture)

978-7-111-54584-2-Chapter01-34.jpg

▲受声音传感器干扰后的场地。原本平坦的城市肌理被挤压变形后形成起伏的地势。各区域之间形成缝隙,汉江的水便流进场地之中

工作坊/生活(LAB/LIFE)模式的整体设计

经过前期一系列的铺垫,终于进入了建筑设计环节。我所选择的功能为“城市农场”。场地内水资源丰富,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利用光照和水蒸气种植水培植物既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又可以为拥挤的城市提供新鲜环境。

978-7-111-54584-2-Chapter01-35.jpg

▲红色光和蓝色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蓝光有助于叶子生长,而红色光有助于花的生长。因此水培植物实验室多采用紫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