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O INTRODUCTION 01/课程介绍
▼老师
马克·比尔克(Mark Bearak)和布里格特·博德斯(Brigette Borders)都是很年轻的建筑师,他们分别于2008、200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历史保护学院。除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马克同时也是一名实践建筑师,布里格特目前则任职于谷歌。他们认为,建筑教育从来不能够局限于“纸上谈兵”,践行重于表达。他们希望通过让学生探索、设计和搭建,去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课程
快节奏/慢空间(FAST PACE/SLOW SPACE,以下简称FPSS)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主要是对新型材料和参数化新型结构的实践性探索。同时,课程着眼于新结构体的探索和小型构筑物的快速搭建。
课程成果要求为:在快节奏的大都市里,搭建一个冥想空间。这个构筑物也将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每年年终展的展览作品,将对公众开放,进行体验使用。
实现这个小型构筑物的方式不是直接采用现有的结构体系进行设计,而是从材料测试和节点设计开始,逐步探索新的结构应用的可能性。虽然设立了明确的搭建目标,但课程并非成果导向,整个学习的重点,也从未离开对于材料和结构的关注。
材料和结构的测试研究与实际搭建,是课程中的两大部分。研究测试阶段对于培养建筑师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能力、对材料研究方法的习得大有裨益。实际搭建阶段则更侧重于对于团队管理、合作分工、项目进度把控等一系列实际建造工作中的综合能力的锻炼。而两个学习过程都在对动手实操能力进行挑战。课程人数限制在了30人,每10人一组。首先从材料研究、制作小的节点模型开始。
一种思路是选取传统材料进行不同结构原型的性能探索,当其构件形状不同、构建方式不同时,便会呈现不同的结构特性。比如厚木板,本身非常坚硬,不易弯折,但当其两侧被密集地切开一定宽度的切缝之后,在材料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便可以在平面方向上进行弯曲,而这一性能更可以推而广之,在三维的体量中再进行测试和应用。不同木材、切口大小、切口疏密程度等对于可弯折的灵活度都有影响,都需要进一步通过做实体模型来进行研究。而不同的节点链接方式的木构件,可以发展成完全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榫卯、拴接、铰接等。
▲马克·比尔克(Mark Bearak)
▲布里格特·博德斯(Brigette Borders)
▲通过节点模型对材料力学特性进行探索
在熟悉的结构形式下,我们寻找的创新点则转移到了新材料的选择上,这就有了另一种材料研究的思路。提及建筑节点,“舒适区”内的选择都集中在金属构件上,而我们的创新点恰恰在于我们没有选择传统材料制作节点,后文中的“建造过程”中有更详细的记录。与材料测试同时进行的是结构找形,也是对于所要求的“空间”的概念性设计。
技术上,参数化设计软件的发展,使设计师们对更复杂的形体、更精密的节点和材料的利用效率都有了更高水平、更为准确的控制。我们被鼓励使用参数化的手段进行结构找形的研究。基于从材料出发的思想,我们在模拟结构体的同时更要考虑材料的特性及其局限性,应用材料特性的同时接受材料固有的“缺点”,在局限性里寻找创新的可能。而正是这样有条件性的探索,所谓的局限性往往成了创新应用的重点。
课程安排每周一次汇报,重要的阶段性汇报由结构工程师等相关的专业顾问作为评审。通过每周的小组讨论、成果的收集整理,结合老师的意见和点评,我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进一步将材料研究的成果与结构上的概念设计进行结合。
更为重要的是,课程中每周一次的讲座或参观交流机会,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源。这些课程安排都对不同阶段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前期的结构原型介绍、材料供应公司参观、参数化软件技术交流、团队管理资料整理收集技巧介绍、营造工作坊的参观,到中期的细节节点深化讲座(主讲者包括结构工程师、有丰富相关经验的实践建筑师等)、室内细部设计工作室参观交流等,以及后期搭建阶段进行的各类操作方法教学,最后还有团队项目的归档、展示等工作的介绍。所有的课程资源都非常有价值,我们的成果最后能获得一些肯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良好利用。
最后的课程阶段是搭建。搭建阶段首先需要解决不断碰到的实际建造的技术问题,要求团队充分计划好施工时间,在有限的建造时间内寻找新的、有效率的施工方式。第二,要在有限的预算内购置所有需要的材料,寻找材料赞助商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同时,还要学习与不同项目建造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协调好场地使用时间(包括搭建时间、展览时间、拆卸时间)、项目建造形式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等。主要需要联络的包括建造场地所在地的各个管理部门,与场地管理部门的协商交流过程往往也会对项目最终的建造方式、建成形态造成影响。2015年的课程项目场地就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因此需要涉及的部门主要是学校内的管理部门,包括校园安保部门、防火部门、校园用地管理部门及学院行政部门等。
相较于最初的教学目的更侧重团队合作去完成一个完整的“从设计到建造”的流程,FPSS课程已经愈发成熟和偏向于对于新结构体的探索,和对互动、展览型小型构筑物可应用性的研究。因而,课程近期的关注方向是扁平封装、便于运输和易于收纳的结构体研究。
▲结构模型
▲搭建现场
▲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