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METHOD AND PROCESS 02/设计过程和方法
▼概念
个人一直对哥特式建筑的历史、理论和形制很是热爱。这次的设计场地是普林斯顿大学,美国最古老的校园之一,其中哥特式的拱券几乎成了校园的标志,我也有很大的激情去再现与诠释这个校园的风貌。
尽管从建筑史上来说,“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中世纪后期哥特形式的寓意并非是消极而负面的,反而具有流动状态的特点。即哥特式并非一种固定的形态,而是表现出一种状态,一种过程,是历经中世纪漫长思想禁锢过程后人们开始对世界重拾思考的迹象,可能体现了一种“虽然真理永不可得,但仍旧要追求不息”的精神。
18世纪,英格兰率先开始了一连串的哥特复兴,蔓延至19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20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那么为什么普林斯顿大学这样的美国的名校中,哥特式建筑备受青睐呢?
当年,美国的大学一向深受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影响。日后的常春藤联盟那时还都是学院,以牛津剑桥为楷模,欲兴建四边形的建筑群。即使当时的建筑开始向“哥特式”看齐,却决非历史上的“哥特式”。12世纪和13世纪的建筑师想要解决一个工程问题:如何使建筑结构尽可能高大,却将墙壁的负荷减至最低。他们设计了彩色玻璃窗和飞扶壁,使建筑物能够更高,再加以尖顶、尖形拱门,以及正门的装饰为特色。
“哥特风格的含义随时代而改变。”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希森文如是说。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效仿哥特风格,学得拖泥带水,混合了多种风格和特色。“伊斯兰式的东西、拜占庭式的东西都可能会被扔进去。”希森文表示。这是1860~1870年的维多利亚式哥特风格,是一种杂烩。而学院式哥特风格出现于维多利亚时期之后,更为精确。这种风格更直接仿效牛津和剑桥。
有时候风格的选定是出于文化的考量。1896年,普林斯顿(当时还是新泽西学院)的董事决定该校应该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因此校园所有新的建筑物,将采用学院式哥特风格。普林斯顿扬弃了前一个世纪的杂烩风格,严格效仿剑桥和牛津。
时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威尔逊,有句现在广为人知、关于哥特风格复兴的言论:“我们新的建筑物采用了都铎哥特式风格,借由这种简单的手法,我们似乎把普林斯顿的历史增加了一千年。”通常引言就到此为止,但事实上还有下文:“……仅仅是把这些线条加在建筑物上面,就能将每个人的想象导向英语民族学习的传统。”这种种族文化必胜心态被认为是哥特风格的“负面弱点”。
由此可见,普林斯顿大学对哥特式建筑的复原和追求,正是这个学校文化中对精英文化偏执的追求所致。而哥特式的作品,被认为正是精英文化的最佳代表。而在我们的课题中,我们却更关注于这个项目在社区中所能创造的平等、交融的文化氛围。并不是打破这种精英文化的壁垒,而是试图释放这种精英文化,让这种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校园围墙中,而是将这种文化中对艺术的追求、对交流的关注解放到社区中去。那么如何运用这种精英文化下的语言去诠释我们所意欲表达的大众文化,成了我们要挑战的课题。
▲平面发展
▼平面—流动
基地本身处于一个校园与社区互相流动的区域。在基地观察中,我们发现,人们来来往往,行色匆匆。交流被限制在熟悉的领域,信息在已知范围停滞。
于是,在平面设计上,我们仍然保留基地原有的流线,在流线的交汇处创造交流的发生。尝试通过“流动”的手法,来创造空间“停留”的可能性。听上去像个悖论,却是我们想在这个项目中所必须探索的。
就像是一个住在社区的女孩,下午工作归来,哼着小曲想穿过这片草坪,走着走着不经意间走到了这样一个设定流线中,不经意地发现这个空间里有一场精彩的表演,不经意地发现旁边一位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原来也是这个乐队的粉丝。
又像是一个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本是行色匆匆地想跨过这片草坪去图书馆,走着走着不经意参与了这个流线,不经意地路过了一场路演,又不经意地与一位住在附近社区的女士进行了一次愉快的粉丝交流。
之后,他们又各自沿着原来的流线离开了。也许以后会再见,也许不会。但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节点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这就是我想用我的设计讲的故事。
流动,文化在各自圈子里繁荣。
▼竖向—拱券
我们研究哥特式拱券的几何形式、比例、关系,去了解如何用建筑的手法来诠释“哥特”的空间和思想。通过与瑞可的讨论,我们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做一个哥特式的建筑,而是去用现代建筑的手法诠释哥特式建筑的气质,去用这种气质激发更多的社区活动来参与精英文化。
▲哥特几何研究
▼切入—结构
那么哥特的气质是什么?我们总结为光和轻(Light and light)。
追溯哥特式建筑的起源,事实上是由于当时的教堂建筑普遍由厚砖石建造而成,体量大,开窗难。最早的想法是教会希望在建筑中引入更多的光,解放黑暗的空间。那么由此想下去,需要更多的光意味着更自由的开窗,意味着更轻型的结构体系而不是罗曼式建筑中较为厚重的材料和构造。于是,哥特式建筑独有的、较为轻盈的框架结构被逐渐应用。
那么这样考虑下去,建筑的结构设计成了我们这个项目语汇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整合
用原始的哥特结构体系作母体,为了让每个结构单元更轻盈一些,让单个结构单元做乘法,移动数单位进行重复,得到我们所希望采用的更密的、更细的结构。然后将这个结构加诸前面讨论的平面上。
▼深化
考虑到新泽西州较高的纬度,探索双层表皮与这样一个新哥特结构结合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双层表皮带来的空间与活动的新关系。
▲哥特几何研究
继续深化,保留中间的主要流线作为永久建筑结构,而其他的次级流线作为临时装置性结构,提供临时的、可变的活动场所。下图是对这样一个体系的一个简单的细部设计,如图中可以看到,中间的空间是有自身的建筑结构的,而两边的附属流动空间则是临时的构架。
主体的结构体系是手工模型中的重复的拱券,而在拱券之下有与之结构脱离的另一层更轻的拱券结构,既提供热力学上保温的支持,也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构成元素。
▲结构与空间
▲剖面
城市设计上,将场地视为由这些“流”所限定的停留空间,我们尝试用很柔和的方式来将人们引入我们设定的这种“流动”之中。
▲平面
▲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