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05/学者点评
天津大学
许臻
副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主管本科教学;从事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15年。作为“天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建筑工作坊”指导教师,连续10年参与教学工作。
探索未知世界一直就是科学和艺术的追求,科学需要往前走,而艺术却经常回头看。不是别的,只是因为在大千世界中很多东西我们忽视了,忘记了,与之失之交臂。而当它们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分析和审美的对象时,事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温馨卉同学分享的这个教学案例就是提醒我们,学设计要多留心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忘记的、鄙视的甚至丑陋的东西,它们同样是一种合理的存在,也是一种世界观。教学设计的步骤很有趣,虽然是一个紧凑的设计,但仍然没忘记做类型的探讨,而且类型的设定主观、多样和有趣。
独立建筑师
俞挺
博士,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现代建筑都市院总建筑师,Wutopia Lab创始人,Let’s Talk创始人,城市微空间创始人,旮旯联合创始人。
房子并不奇怪,因为指导老师和我所处的建筑语境差异甚大的缘故。对“笨拙”的思考,我觉得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意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建立起一种面对习以为常的反思。
有时候在快消品主义盛行的当下,是需要波德莱尔那种“彼之蜜糖,我之砒霜”的态度的,所以这种批判性似乎不应仅仅针对形式和艺术美感,作品最后呈现的结果则似乎丧失了这种批判。
哈尔滨工业大学
白小鹏
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85年开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前哈尔滨建工学院)任教至今。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建筑环境心理学及行为建筑学,建筑灾害学。
这是一个从哲学思维入手的建筑设计方法实验。从形式的感悟出发的设计结果有可能像一场梦,也许浪漫,也许纠结。但是,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方法,这个设计来告诉你:在貌似形式主义的浪漫外衣下,理性主义的光芒是如何熠熠生辉的。
学会了回答这个问题,对抵御受到光怪陆奇渲染图式蛊惑的建筑设计就有了正本清源的清晰思辨。从感觉的理性,再到把这一切从建筑师的内心传达给业主和展示给公众,并且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认可甚至是赞誉,这不是所有建筑师都追求的心理历程吗!
长安大学
武联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研究方向: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生态化小城镇规划设计。
《道德经》里说:“无生有,有生无。”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足以让学生脑洞大开,充分发挥想象力;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又进一步加大了其作用,使该课程设计的趣味性增强。
设计方法的掌握是开展课程设计的目的之一,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讨论与推进,对其形成良好的设计思维更加有帮助。
设计阶段的设置与过程的把握使学生注意到在每个阶段的关注点是什么,不至于迷失在细节当中,而丢失本心。鼓励学生发现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设计师对待设计的态度应该是放轻松!
纽约SOM可持续建筑研究中心(CASE)
关键词
可持续,参数化,SOM
吴冠中
本科:
华侨大学
硕士:
纽约SOM可持续建筑研究中心(CASE)
工作经历:
张雷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彼山设计事务所(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