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METHOD AND PROCESS  02/设计过程和方法

DESIGN METHOD AND PROCESS 02/设计过程和方法

整个课程设计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体量探索(Volumn Possibilities)。

2.空间设计(Pavilion)。

3.建筑设计(Project design)。

第一阶段体量探索

第一阶段的探索有点像类型学,用最简单的形体来诠释笨拙。一开始有同学会涉及不同层级的东西,例如大形体上还有线型变化的纹理,但是保罗认为此阶段要在同一层级上进行探索,以免相互干扰。而体量、表皮、线条三种元素中,体量最有潜质发展成空间。每个人大概要做50~60种变形,归属于3~4个类型。

978-7-111-54584-2-Chapter01-49.jpg

▲第一组:堆砌的金字塔。就像回到孩童时期堆积木的心境,摒开已有建筑储备只是单纯地把这些木块堆到一起

978-7-111-54584-2-Chapter01-50.jpg

▲第二组:行走的机器人。每个木块看似漫不经心地依靠在一起,最后却似可行走可说话,是感性的

978-7-111-54584-2-Chapter01-51.jpg

▲第三组:变形椎体。使用圆锥体的一部分,展现连续的曲线轮廓

第二阶段空间设计

这个阶段我们是沿袭上一轮的探索,选择其中一个形式加入尺度和空间,设计一个笨拙的展览空间。不需要考虑功能,只要最大限度地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参观体验即可。

第三阶段建筑设计

期中之后我们就正式开始建筑设计了。对于功能和场地,保罗给予我们很大的选择自由度。我们的基地位于瑞士苏黎世最无趣的区域:宾茨(Binz)。该区内的建筑大多方方正正,色调偏灰,且尺度感偶尔失调。这样的环境给笨拙的设计做好了对比铺垫,我们要设计一个极为怪异,但拥有强大力量的建筑。

978-7-111-54584-2-Chapter01-52.jpg

▲过程设计模型

978-7-111-54584-2-Chapter01-53.jpg

▲过程总平面图

978-7-111-54584-2-Chapter01-54.jpg

▲过程模型

形体的协调

两次评图后,方案从第一幅图深化到第三幅图,原因是第一幅图变化太多,太像建筑师的语言了。第二幅图是过渡,第三幅图是正解。似乎所有的过程,都要返璞归真到一个孩子玩耍的心态才是最好。

978-7-111-54584-2-Chapter01-55.jpg

▲过程模型

深化方案

大体方向定下之后就开始深化方案了。而保罗是个很注重细节的人,内部细节除了核心筒这样必需的存在,连平面设计中的安检设置都有所涉及,巧克力工厂生产线的设备这一环节也要求阐述清楚。至于材料选择、颜色设计都是要根据你所要表现的“笨拙”来确定的。例如我们通过选用折射性的材料使主结构在立面连续的同时也被折射出波纹起伏的效果,就像开头那个波纹小人。而我们希望外部的整体简明与内部的复杂丰富形成对比,于是选用反射性的材料,让原本已经被生产线盘旋的内部更加精细,充满探索的乐趣。

978-7-111-54584-2-Chapter01-56.jpg

▲成果模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