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05/学者点评
浙江大学
吴璟
浙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
从文中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相较于国内大学,在硕士研究生的录取中并不太强调所谓的“专业基础”,因此给了学生很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的机会,同时部分学生因为有先前完全不相关的专业训练,反而能够跳出既有经验的“窠臼”,摆脱惯性思维的局限转而更关注问题的本身,这无疑具有启发性,恰如作者在个人感受中提到那样。但是,基本的技能是不能欠缺的,所以三年制的课程中才有整一年的基础训练。我想补充的一点是:即便接受过建筑学或者景观学基础训练的学生依然可以借此基础训练过程对基本技能(或者说是基本的判断能力)进行提升甚至拓展。
科罗拉多大学
周军
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系,
美国景观设计协会注册会员,中国园林杂志社特约编辑,
科罗拉多大学设计学院客座讲师,
圆点(FOCUS)都市景观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MLA I的教学方式很典型的是依靠一种初期的景观体验式教学。这点在比较新锐的景观教学中很类似(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大学均有此类课程。
该类课程是便于让没有设计教育基础的学生来了解设计,感悟设计。正如陈嘉雯在文中所提到的很多交叉学科的毕业生来上这门课最初连CAD都不了解。我在工作中也接触过该类的MLA I毕业生。总体感受是,他们在学习上虽然不似有经验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图纸表现,或者有较强的绘图能力。却因为其综合的教育背景,和比较独特的角度反倒在设计思维中有各种的闪光点。
同时,由于有不同的背景和专业领域。往往有设计基础的学生在最初占有很多优势,而很多没有专业背景的同学开始显得很幼稚或者各种的不成熟,但是由于是全新的头脑思维,非墨守成规在将来却反而能脱颖而出。这点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学校的景观专业的独特体现。相对来说,没有国内的部分大学强调技术以及强调表现,这里的课程希望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能够去思考场地。
罗德岛设计学院
张韬
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
绿色城市开发专家,
佐佐木建筑师事务所高级主管,
罗德岛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MLA I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与很多不同专业背景,特别是非设计专业出身的学生一起学习。景观建筑作为一个学科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是相对年轻的,而且不断经历着各种变革。从深受欧洲园林影响,到20世纪的现代主义,直至近一二十年对都市景观主义和生态学的强调,这个年轻的学科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方向和与资历深厚的建筑学科平等对话的机会。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强调了景观建筑师需要是涉猎广泛的杂家。所以在一个背景多元的MLA I班里,更能有效地体会这种多学科碰撞的非传统想法,如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这些看似古怪的想法能帮你跳出固定思维。这对未来进入多学科协作的事务所实践是很好的训练。
城市景观需要承载的责任和功能极其复杂。学习景观设计的学生既要有对设计理论和语言工具的熟练掌握,同时还需要对自然科学和社会学有更多的了解和兴趣。以形态和几何为基础的设计已经很难胜任今天的社会现实。单纯看起来“酷”已经不再是真“酷”了。对生态的重视更要求设计中需要科学地考虑很多不可见的生态动态和过程,比如雨洪管理和生物栖息地的恢复。
哈佛大学
关键词
流,毛细管,混合功能
聂雨晴
本科:中央美术学院
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哈佛大学景观MLA I AP专业
工作经历:
德阁建筑设计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