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05/学者点评

REVIEW 05/学者点评

天津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1-41.jpg

许臻

副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主管本科教学;从事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15年。作为“天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建筑工作坊”指导教师,连续10年参与教学工作。

非常喜欢这个课题的设计,四个设计教学过程思维的幅度非常大,但又环环相扣,逻辑非常清楚。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既不会跑偏,又有足够驰骋的空间。

第一步,两种材料结合得到一个基本的形状;第二步研究图形对场地的适应性;第三步,进行功能整合和连通;第四步,从形式推演到建筑设计,一切都井井有条。刘斐辞同学的设计也非常精彩,将几种完全不同的元素处理得井然有序,清晰自然。我在想,这种建筑也许一辈子也很难建起来,但是这种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技巧则是非常实用的。对一个建筑师而言,它比学会任何知识性的东西更加重要。

长安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1-42.jpg

赵敬源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节能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陕西省土木学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安市绿色建筑研究会监事长,陕西省绿色建筑标识评审专家。

采用了颠覆传统的设计方法,非线性的跳跃性设计方法,与国内强调逻辑性的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非线性的设计方法中存在着理性的分析和清晰的逻辑分析,是一种创新性的设计方法。

通过Maya、Grasshopper、Python、Z-Brush等参数化软件分析建筑设计的思路,改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使建筑设计方法与当今数字化工具相结合。

建筑设计的创意和灵感可以来自建筑之外的因素,丰富的想象加清晰的逻辑思维,其结果必然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建筑。

清华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1-43.jpg

韩孟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实验式研究是该课程设计的特色:从物理空间中基于特殊材料的实验出发,获取空间形式原型;进而在虚拟空间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将形式原型转变为可控的形式生成工具;最终再将之应用到城市、建筑问题之中。

该过程有助于摆脱建筑学科中各种先验的形式传统,生成新的形式可能。但与先验形式决裂的同时,也势必与其对应的社会、经济、功能等合理性基础发生了脱离。尤其当该方法被应用于城市设计尺度之时,该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

978-7-111-54584-2-Chapter01-44.jpg

宾夕法尼亚大学

关键词

怪诞,反常,纯粹

978-7-111-54584-2-Chapter01-45.jpg

温馨卉

本科: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学士

研究生: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

工作经历:

RUR ARCHITECTURE DPC事务所

Studio Link-arc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