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05/学者点评

REVIEW 05/学者点评

华南理工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3-21.jpg

肖毅强

工学博士,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科学实验中心主任,

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

《南方建筑》杂志副主编,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文章题目很好地表述了笔者过去和现在的思考状态,令人可喜。能够将建筑设计与绿色性能设计很好结合起来的训练课程非常难得,也必然是国内高年级设计课程的发展方向。当代建筑学面临的最大困境便是可持续性发展带来的挑战,而传统的建筑学教育显然没有准备好,其中跨专业、跨学科的教育条件才是最大的制约。可以看到,在设计课程的同时,还提供了众多平行的技术设计和技术分析课程,让学生去了解工具、熟悉方法,并最终在设计训练中加以集成,其中的技术设计训练尤为重要。

长安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3-22.jpg

赵敬源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节能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陕西省土木学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安市绿色建筑研究会监事长,陕西省绿色建筑标识评审专家

1.针对未来的设计方法,不仅考虑目前的情况,还对30年后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预估,保证建筑的可持续性。

2.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单纯的形体和空间设计,它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分析而得到的建筑,建筑的形体和空间与所在环境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必然性。对场地环境的调研和分析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石。

3.绿色建筑的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建筑设计能力,还要求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流体力学、建筑热工学、建筑设备等,并且能够借助大量的分析软件,来寻求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长安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3-23.jpg

刘启波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方法论,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技术体系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运行费用、绿色技术应用、各种性能模拟及设备运行效率等问题,对建筑师确立全局观念提出了更多挑战。绿色建筑设计课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

结合真实的设计背景开展的调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提出的面向未来的思考,则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无论技术多么强大,对于建筑师来说都不能忘记建筑设计有人文和人性化的一面,对使用人群的关怀,不忘初心吧。

合肥工业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3-24.jpg

李早

工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文化部、教育部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这是一个以“零能耗”为目标的绿色建筑设计项目。设计者运用计算机能耗分析、室内光照分析等建筑物理分析技术,配合建筑设备、暖通系统的优化,对建筑造型和细节设计进行调整,逐步降低建筑能耗,并最终实现建筑的零能耗设计。同时,通过对室内舒适度的分析,以期同步实现人的舒适度最大化和建筑能耗最小化。

可以看到,有别于国内外设计竞赛和课程设计作品中时有出现的、绚丽场景的效果图以及标新立异的概念化设计,该作品反映出的是运用绿色建筑技术研究辅助建筑设计的扎实工作态度。

978-7-111-54584-2-Chapter03-25.jpg

哈佛大学

关键词

先例,变形,滨水

978-7-111-54584-2-Chapter03-26.jpg

陈嘉雯

本科: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硕士:哈佛大学景观MLA I专业

工作经历:

AECOM(上海)LA实习

YIYU Design设计事务所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