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METHOD AND PROCESS  02/设计过程和方法

DESIGN METHOD AND PROCESS 02/设计过程和方法

第一部分先例分析

作为整个学期的开始,这部分从案例分析开始探究不同尺度城市设计的方法,并将其转化作为之后设计的原型。

978-7-111-54584-2-Chapter02-53.jpg

▲城市尺度原型研究分析

第二部分:原型探索

这个单元分为两个部分:对从单个城市街区尺度到超级街区尺度的理解和设计。单个城市街区尺度是由街区原型产生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基于不同的变化要素(例如密度、功能或者流线等)。而超级街区尺度则是由三种不同的原型组合而成,最终的空间组成必须有一个清晰、单一的论点。

978-7-111-54584-2-Chapter02-54.jpg

▲城市街区尺度原型研究分析(王亮,张淼,黄杨)

第三部分:重新定义街区网格的边界

作为整个学期的最后一个设计,基地最终落脚在了纽约中城区的一家旧的发电厂。设计要求综合之前练习的设计概念和方法并转化实现在该场地上。我们的设计开始于对纽约内城和沿河岸线城市肌理的观察:内城规整的曼哈顿街区形态与沿河岸的塔楼形态形成了清晰的对比,根植于这两种城市形态的生活方式和人口构成趋于单一,然而基地现状的发展却要求一种新的城市模式来适应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人口构成。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观察,我们提出了设计假设:假如我们将曼哈顿网格的形态和塔楼的形态进行混合,是否会催生新的不同尺度和方式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们整个的设计便是对上述假设的论证和试验。

它的结构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宏观城市尺度,客体是基地与城市其他部分的媒介,通过景观联系;在中观街区尺度,客体是基地内与周围街区的联系,通过地面层的公共空间与功能联系;在微观建筑尺度,客体为不同的建筑提供不同的可识别性,通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户型相互呼应。

978-7-111-54584-2-Chapter02-55.jpg

▲曼哈顿岛街区网格和塔楼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