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METHOD AND PROCESS 02/设计过程和方法
我觉得马克的课程设计是GSD自由度最大的课程之一,我们都笑称其为小毕业设计。这个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省,用抽象的方式表达空间记忆,并且马克会通过学生呈现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思路。其方法是让学生即兴描述“你的第一个空间记忆”。接着用抽象的文字方式将这个记忆再次描述。格式可以是诗、散文,甚至是简单的拟声词。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有代入感,让文字充分表达出空间。
这里拿我写的做例:我描述的是进入一个冷却塔(Cooling Tower)的经历(节选),先描述,再用诗体现。
叙述:“
光是面纱的另一层,用了更密更精细的面料,轻柔地下降。它让球体的边缘变得平滑,使得它成为一个光环。后来它融入雾,雾又融入光。我不能说出在那里是空还是实。光有形式吗?雾有形式吗?围绕我周围的是一个多大的体量?我被吓到了。
于是我沿着圆周走去。
但是我走得越多我越感到不安全。没有迹象表明不断变化的光色和云雾之间有任何距离,而我在这个封闭的混凝土剧场看着它。我继续往前走,不停地听到我的脚踩着钢,打破了冷灰色的光芒。我试图穿过球体但那里什么也没有。然后,从我进入的地方,我看到了门。关上门的那一刻,机器撞击声和水溅声,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但我确实想打开门,这样我就可以再次看到光球和雾。”“
Light was another layer of veil,made out of denser andfiner fabric,gently descending.It smoothed out the edge of the sphere,made it into a halo.Latterly it merged into the mist,and the mistmerged into the light.I wasn’t able to tell was there void or matter.Didlight have a form?Did the mist have a form?And how big exactly is the volume around me?I was scared.
So I walk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But the more I walked,the more unsafe I felt.There is no signfor distance apart from the ever-changing dance of light and mist,and I amwatching it in this enclosed concrete theater.I kept walking,and kept hearing my feet stepping on steel and breaking the cold grey light.I tried to lookthrough the sphere but there was nothing out there.Then I saw the door,fromwhere I entered.The moment I shut it,the sound of machines pounding and watersplashing all vanished.But I did want to open the door,just so I could seethe light sphere and mist once again.”
重构:
“
愉悦的烛光,
却闪烁在寒冷灰暗的夜晚,
荒凉又孤独,
所以,忘了这些在高不可及书架上的旧书。
我听到蝴蝶的窃窃私语,
我问她一直藏在哪里,
她问我一直在哪里找。
我转过身,
但她走了,
走去了无边遥远的恒星。”
“
Pleasure of candle light,
but in a cold grey night,
Desolate and lone,
So forget about the old books,
shelved upon this unreachable height.
I heard the whispers,
of a butterfly,
I ask her where she' s been hiding,
she asks me where I' ve been looking,
I turned around,
but she is gone,
into the patient void,
of distant stars.”
▲光影迷雾和人对于不确定性的执着以及恐惧
▲高尔夫球场、会所和寺庙三者图形上的重叠以及尺度上的互通
▲三象交融在空旷和虚无的地平线里
▲宗教的力量和消费主义的力量之间是互通的,并且虚实相接
之后便是选择基地。但是基地的选择也是没有要求的,所以有的人选择火星,有的人选择了鸡蛋的内部。人总是向往广袤空间,但是当人真正处在这样的空间里时却会产生内在恐惧。出于对这个对立现象的兴趣,我选择了内华达州的核试验基地。
紧接着便是这个课程设计最玄乎的部分——做视频。第一个视频献给之前的诗,用图像媒体的方式重现空间记忆;第二个视频是做功能。马克会根据每个人的文字和之前深入内心的探讨给每个人选择不同的功能,并且所有人在做好视频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至于视频那更是脑洞大开,什么样的都可以被接受。据说之前有个同学直接就上台拿把吉他演奏,也都被接受了。
但是在这个看似欢乐的过程中参杂着无边的心里挣扎,因为马克给出的功能要求是匪夷所思的。有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度假小屋,有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篮球体育馆,而我的是职业高尔夫球场、会所以及佛寺。我们的任务是在这些看似无关的关键词中找到联系并且用视频表现出来。左边是我视频的一些截图,作为对这三个功能之间尺度和图形上的重叠性,以及三点交融时产生的非虚非实的场景的探索。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是一个女人的美丽扼杀了人们
对她的渴望……渴望她,我们必须忘掉她的美丽,因为欲望是发自内心
的渴望,充满了未知与荒谬。
——想象”
“
It is in this sense that we may say that great beauty in a woman kills the desire for her…To desire her we must forget she is beautiful,because desire is a plunge into the heart of existence,into what is most contingent and absurd.
——The Imaginary”
保罗·萨特(Paul Sartre)在这本书中提到了源自于模糊的可望不可即的美感。而三象交接的地平线正是这种美感的隐喻表现手法——宗教和资本的无形力量在地平线里交融,在朦胧和模糊中寻找宿体。
同时,空间体验是由记忆的碎片组成,而人类的感情又促生了记忆的诞生。感情是抽象无形的,是虚无短暂且模糊的;但她同时却富有力量,因为她能影响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情感独一无二的地方就是她的模糊性,似是而非,难以追寻。而天际线也是一样的。她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她之内是非实非虚的臆想,似在身边却又遥不可及。她标记着地上和地下,天空和大地,远和近,你与我。建筑空间在功能的对立性中诞生,在不同活动的对撞中升华,然后又在地平线里逝去。
佛寺,绝对却又缥渺-不朽而透明-体块和空洞职业高尔夫球场和俱乐部-大至无形却一眼而知-舞步场景
▲佛像与俱乐部之间的臆想空间
▲通透性的空间使用光线可以营造气氛
▲场地总平面
▲佛寺中心由仪式性的地下通道和地上连接,人们在通道中完成冥想的蜕变
地平线的上下是天与地。地是现实,是不朽,是难以察觉的无日不见的森罗万象。天是幻想,是透明的,是一眼便知的存在却又是难以捉摸的虚空。天空里是电影场景般却没有参照的空间陈设和碎片,他们唤醒了回忆还有情感。康德所说的先验情感在移步造景中被唤醒,萨特所说的遥不可及的美感,在宣泄而出的情感和崩溃边缘的理性之中诞生。现代主义衷于对具象物的归类和为形态寻找参照。这个体系对人们的审美产生了难以清除的锈迹,也抹去了人们对于空间最基本,最本能的认识能力。在漂浮小岛(Floating Island)的体系中,建筑应该拂去锈迹,让人们重新找回与空间和形态最原始但最纯净的关系。
▲在全球(Global)的尺度上是高尔夫球场,在当地(Local)的尺度上是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