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05/学者点评

REVIEW 05/学者点评

东南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4-44.jpg

鲍莉

东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为“建筑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获得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院博士学位。致力于城镇系统研究、绿色住宅区研究与实践、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设计与技术的研究。

瑞可·乔伊设计课程的教学更像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传统作坊,这是实践建筑师作为教授者的具有特殊优势也是惯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教授者基于自我的实践经验,传授灌输其认为重要的设计关注点及设计品位,如其对地域性生活体验的再现与解读,关注设计所创造的生活,基于地域性、文化性的生活场景。这是对教授者风格的发展与再现,但也需要鼓励突破与创新。

这类设计课程针对实践建筑师的培养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职业建筑师的熏陶,个人工作方法与经验的传授,只是需要强化教育学层面的理念与方法,同时作为学生也应该不只是顺从,而是能有自我的理解与批判,跳脱与创新。

同济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4-45.jpg

童明

TM STUDIO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城市研究,城市住房与社区发展,城市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建筑设计与理论。

说实在的,建筑是否采用哥特式的风格与良好社区氛围的营造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关系,高耸的尖券式的结构与室内的光感效果也未必存在一种因果关系,这可能更多取决于为表达光感而采取空间限定,为此所进行的开孔方式,以及观察者在这种空间中接受光的状态。设计方案虽由此介入,但却非常有意思地完成了一系列围绕建筑结构所进行的复杂操作,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斜向交叉的拱券,以及沿着平面弧线形成的动感空间却是非常有趣,所投下的光影效果虽然与设计概念中所提到的那种神圣光感有所不同,但的确可以为一种公共性的氛围提供一种有趣的背景。

华南理工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4-46.jpg

肖毅强

工学博士,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科学实验中心主任,

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

《南方建筑》杂志副主编,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西方教育系统中教授负责制的设计课程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教授个人色彩,笔者选择的主持教授非常典型——一个充满个人情怀的成功职业建筑师,题目也是典型的建筑项目——有场地语境的公共建筑。课程中,导师成了标本,通过其阅历、为人、作品等理解建筑设计方法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对建筑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当然,这并不是国内设计课程的典型语境。

可以看到,设计成果要驾驭好场所、空间和结构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面对约束性不足的设计问题需要设计人极高的悟性,“套路式”的思维定式尤其可怕。教育贵在提供足够好的条件并给予自由,让受教育者徜徉其中不断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对于年轻人而言,首先需要放下既有的烙印,能浸淫其中方可终有大成。

978-7-111-54584-2-Chapter04-47.jpg

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搭建,团体,机制

978-7-111-54584-2-Chapter04-48.jpg

张一楠

本科:东南大学

硕士:东南大学

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AHO)

工作经历: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