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05/学者点评

REVIEW 05/学者点评

浙江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3-67.jpg

吴璟

浙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

文中对设计过程的介绍反映出:相较于既有的知识和经验,GSD的设计课程中似乎更注重方法,而不是“手法”。这才是学生走上职业之路后迫切需要的立身之本,毕竟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而面对的问题则好像永远会是新的,所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更新知识跟获取经验的方法)是关键。

科罗拉多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3-68.jpg

周军

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系,

美国景观设计协会注册会员,

中国园林杂志社特约编辑,

科罗拉多大学设计学院客座讲师,

圆点(FOCUS)都市景观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哈佛的另一种课程就是针对已有专业背景,并且有过扎实的工作经验的再教育课程。该类课程一般有2年制或1.5年制等。学期比较灵活,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很实际的项目课程。国内很多学生申请该类课程,原因有很多。比如学时短,经济合算。同时也避免重复资源再次学基础课程等。因此,有时候会难免出现扎堆的现象发生。但是,课程本身与三年制的第二年的课程没有什么区别。就像聂雨晴同学在文中和作品中所描述的,本阶段很注重课程的协作以及各种研习班。因为,设计必须是个互相协作的过程,和同学互相间的比较与各种督促,以及磨合甚至是争论都是很常见的情况。通过协作的课程再到中期之后分散为各个独立的组或者是个人,将会有另外一种启发。总体来说,该阶段的课程是一种承上启下、城市尺度的设计课程,也是教学生在面对较大的设计尺度时如何以理性的分析、团度协作开始,并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小尺度设计。该部分的设计也是最能够提高自身的核心课程,并且为将来的大尺度城市设计的工作做准备。

罗德岛设计学院

978-7-111-54584-2-Chapter03-69.jpg

张韬

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

绿色城区开发专家,

佐佐木建筑师事务所高级主管,

罗德岛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现在不单单是哈佛设计学院,其实在大部分美国的景观专业研究生中中国学生的比例都在逐年增加。作者的专业背景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多景观研究生其实都是从扎实的建筑背景转过来的。这既是他们的一个优势同时也给他们的景观学习带来一定束缚。从我接触过的很多类似的学生中经常能感受到这点。他们往往设计基本功非常扎实,对各种软件和构图色彩等技术层面的掌控驾轻就熟。但也会经常在转入景观或城市设计专业后的一段时间对大尺度项目和公共空间的思考和适应有些吃力。另外比起很多从非设计本科专业来的,特别是美国的MLA I的学生相比,他们多年的设计训练思维惯性偶尔会成为双刃剑。所以核心设计课的4个双周主题模块研习班的训练就极其重要,大强度地训练学生对景观和城市尺度以及相关涉及的社会和生态元素的认识。景观更强调系统思维,各个设计元素间的关联和格局往往比单体对象更是设计的核心所在。

978-7-111-54584-2-Chapter03-70.jpg

罗德岛设计学院

关键词

体验,动态,静态

978-7-111-54584-2-Chapter03-71.jpg

徐抒文

本科: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系杨廷宝班

研究生:罗德岛设计学院景观设计专业

工作经历: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