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05/学者点评

REVIEW 05/学者点评

同济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2-25.jpg

王方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博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主要参与本科3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生城市与建筑设计联合教学。

作为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这份作业的图面表达很好,设计论述也比较清楚。本来期待作业在研究深度或建筑设计深度上有所突破,但是目前看这两个方面都不是作业的重点。我们也许应该把它理解为一个宣言式的畅想吧。由于课题及导师都是学生自由选定的,这份作业必然是特殊的,单看它也不是很好猜出这个课题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课题能给学生很大“自由”听上去是很好的,但我对一个建筑的设计作业中“自由”的边界应该在哪里始终有些困惑。

东南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2-26.jpg

王正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主要从事本科2、3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和设计理论教学。

这份毕业设计比较清楚地表达了设计者对北京胡同和四合院如何应对当代城市发展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较好地呈现了设计思路。从课程介绍和设计成果看来,设计命题的目标更倾向于想法的发掘和表达,而非实际操作性。这个题目乍一看,以为设计者是要探讨胡同这一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而设计成果展现出来的是一个个建筑单体。胡同是合院之间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一种空间组织方式,这一属性从单体层面是不容易进行讨论的。

北方工业大学

978-7-111-54584-2-Chapter02-27.jpg

李婧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参加过天津大学与德国亚琛科技大学、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交流和互访。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专业特长是城市设计。

这个作业本身的思考、研究、出发点我觉得都非常好。作者从哲学层面、文化层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延续也提出了个人的观点。但是我由于是城市规划专业出身,也许对城市的关注会更多一些。我认为作品如果作为一种假象和探讨,一种艺术作品是很好地呈现了作者的想法,但是如果沿用作者本身的观点,似乎有点矛盾。在北京的旧城里,这样的一种建筑形式很难融合旧城肌理和环境,值得商榷。建筑处理的手法很多,文化的传承脉络很广,但是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也许是一个深层次的世界命题。

978-7-111-54584-2-Chapter02-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