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他第二次退休”

“我就是想他第二次退休”

父与子之间的分歧,不仅体现在打铜上,更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里,用苏英敏本人的话来说就是“我做的事情他都会反对,他反对的事情我都会做,当然前提是不违法不违反道德底线”。年轻时候的苏英敏叛逆,不受管教,辍学以后就一个人在外面四处闯荡。“我(苏英敏)是一个不会干违法事情的古惑仔,什么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十只手指的指甲油颜色都不一样……只要你想到的不是乖孩子会做的事情,我几乎都试过,想不到的那些我也做过。”正是这种叛逆的性格使得父亲苏伯对其束手无策,两父子的关系也并不融洽,更不用说让这个独子回来接手天程铜艺。

可是在2007年,苏英敏却主动向父亲提出把天程铜艺交给自己全权打理。那一年,苏英敏27岁。

27岁的苏英敏,在外漂泊已久,曾经年少无知的一番“豪情壮志”早已在时间的打磨中渐渐显露出其并非良玉的本质,想要闯荡江湖“做大哥”的梦逐渐瓦解后,漂泊已久的浪子在外历经风雨开始疲倦;27岁的苏英敏,第一次当父亲,终于知道了做父母的不易与艰辛,同时暗下决心要好好承担起培育一个小生命的重任。

几近而立之年的苏英敏回到家里后,发现父母早已经到了需要自己的年纪,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居然还在日复一日地不顾风吹日晒地打铜却毫无收获。让父亲“第二次退休”的想法油然而生,在同年的9月,苏英敏将天程铜艺从父亲的手里“抢”了过来。

对于为什么要用“抢”字来描述自己的行为,苏英敏坦言,当初父亲其实并不放心自己能将店铺的生意搞好,用苏伯自己的来说就是:“我(苏伯)和铜打了一辈子交道,都卖不出(铜器)。你这样一个没有碰过锤子的人怎么会做得好?”而且父亲在做生意上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和传统固执,自己做的决定一定会被反对。因此在答应父亲接手天程铜艺的时候,苏英敏跟父亲提出了“两放”条件,即放权和放钱,同意了自己才会接手。

但是深知自己儿子是如何“不靠谱”的苏伯又怎么会轻易地答应“两放”的条件,两父子各不让步。最终还是在母亲的调和下,苏伯答应给苏英敏一年的时间,如果能把生意搞好,那就天程铜艺以后就全权交给苏英敏负责,如果不能则自己收回店铺所有权,安安心心地打着铜,守着小店就罢,再也不做什么将店铺传下去的梦了。

但是,令苏伯怎么样也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不靠谱的儿子,一个从来没有拿起过锤子打铜的不能吃苦的年轻人,将在自己手里奄奄一息的手工铜艺给“救活”了,还愈发的生机勃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