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一个暨大的乐队

组建一个暨大的乐队

调试工作结束后,Hover过来同我们打招呼。沉浸在刚才美妙的乐曲中,我们还没有进入状态。他显得十分健谈,主动问道:“你们是暨大的?”在得到确认后,他接着说:“说起来,我们还算是半个暨大的乐队呢!”

2003年的时候,Hover刚上大学,喜欢音乐的他想要在BBS上买一把二手的吉他在家里自学,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暨大的朋友。“虽然那是一把仿冒的吉他,但是外形一样,就很酷啊。”Hover说起和朋友初识的经历时,还是很激动。于是Hover就来到那位朋友在暨大建阳的宿舍,聊了会天,便以120元的价钱买下了这把吉他,这就算是正式认识了。

后来他们和另外的一个朋友一起组建了乐队,开始在学校里演出。除了来自广州的Hover,乐队里剩下的两个人都是暨大的,一个来自香港,一个来自澳门。这些青年人处在18岁的年纪,他们觉得城市像一个看起来光鲜,但实际上却束缚人自由的金色牢笼,于是就将乐队取名为Golden Cage。

2007年毕业之后,他们就自己动手把Hover家里的一个空置房间改造成了排练房,决定把这几年写的歌都录下来做成专辑。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他们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录制了第一张专辑。所有的器材就只有一台质量很差的PC电脑、一个调音台和一个声卡。“那些细节想起来都很可笑,别人的音乐是分双声道的,我们就不懂,就把几个麦夹在鼓的旁边去录,很搞笑。”Hover在回忆录制专辑的事情时显得十分嫌弃,但说完又补充道:“但是现在回去听那张专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

怀着对音乐的一腔热爱,他们在做完专辑后没有着急找工作而是决定准备演出。在跑完广州各大Livehouse之后,他们和广州的另外两个乐队一起开始了全国巡演,去了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各大城市。虽然大多数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观众,但他们还是认真准备演出,制作文化衫和手环进行宣传,保持绝对的“自嗨精神”。Hover十分珍惜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关于音乐的巡演,还是三人毕业后的“集体旅行”。他们通过这次旅行更加了解对方,一起解决问题、分享快乐。

其他城市的演出经历让他们看到外面发展成熟的独立音乐产业。他们开始思考广州的音乐环境,思考自己做乐队的原因和目的。“来到北京发现大家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做什么样的乐队,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可是我们好像就是随便做做,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回到广州后,大家开始进入工作,组建自己的家庭,能够在一起玩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少,2011年他们在匆匆忙忙、很吃力的状态下推出第二张专辑《如何才能体面地长大》。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准备第二张专辑的巡演,乐队就暂时解散了。

决定解散乐队的那天,Hover发了这样一条微博:“经过理性的讨论,我们最后还是决定结束Golden Cage。我们只是个小乐队,但很幸运有你们愿意用真心聆听。近十年的回忆我一点也不敢忘记,关于Ken甩出的鼓棍、坤的笑容、乐迷的欢呼、友情和爱,一起经历的快乐、满足、失望和纠结,关于我们最美好的青春。我有满满的美丽回忆可供享用。多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