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我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前十二年我们一直在做铜器,然后卖铜器的事情,在做和卖的模式上(铜艺)已经到达的顶峰,无路可走了,所以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希望能将手工铜艺和其他文化结合起来,和品牌结合起来,增加手工铜器的知名度和收入来源”。而当下苏英敏正在努力的就是将天程打造成一个汇聚所有打铜师傅力量的平台,他不仅重金聘请优秀的铜匠,还要将其他铜艺店里好的铜艺品的代理权拿过来,放在天程的四条产品线之一“一铜天下”里,将整个铜艺行业的健康生态建设起来。

除了要将铜艺的健康生态建设起来,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作,同时将其他“非遗”行业带动起来也是苏英敏的未来蓝图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合作起来,顺应时代的变迁而革新才能更好地存活下去。

愿景很宏大,正是因为宏大,才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因为可能的事情大家都能做到,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一个人把它做成了,那么就能带领大家不停歇地往前奔跑着。也不能说觉得累了就停一停,因为要知道“我们如果走慢一点就会死掉”。“死掉”不仅仅是说手工铜艺行业里竞争的激烈,更是体现了这个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无情。如果一项传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那么它最终会被人们抛诸脑后。

泡开一壶茶,一缕烟雾缓缓升起。苏英敏说,现在的他更喜欢一个人在这个全是铜艺品的房间里泡一壶茶,静静地思考着铜艺的未来。这个曾经急躁,喜欢无拘无束的“混混”终于懂得了平静地体会时光流逝的乐趣,一如往日其父在四平方米的小铺内日复一日地敲打着铜壶那般。他两臂的文身是一双子女的名字,这位父亲也将肩负起把天程传承给下一代的责任。曾经如此喜欢新奇事物的少年现在还是否觉得一生守着手工打铜很愚蠢很无聊,苏英敏说:“这样的愚蠢其实挺好的,我觉得一辈子做从事这一行,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文/梁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