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之路
20世纪80年代赶上改革开放,李驰的父母抓住机会“下了海”,家里开起了一个化工厂。李驰从小家境就算得上优越,从小学到高中上的都是成都市的“贵族学校”。
“读初中的时候,穿高档运动鞋的人还少,但是我家里已经囤了不知道多少双了。”
高三的时候,年级有大半的人已经打算出国留学了,李驰也在其中,只是他还没决定去哪所学校。有段时间,国外的高校经常来学校宣传,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决定去法国留学。
他知道留学费用不是笔小数目,还是得为爸妈考虑。法国大学不用交学费,能省下不小一笔钱。
李驰给自己选定的方向是生物科技类,可入学没多久,他就发现这个方向难度系数大,再加上自己的语言关还没完全攻克。这样读下去,这块硬骨头自己非但啃不下来,还会伤嘴。犹豫再三,他还是选择了化学能源专业。
法国留学七年,预科一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每年就只能回来一次,还是在暑假的时候。
一到春节,李驰就觉得孤独。每年大年三十,成都的家人都会在团年饭上拨通视频,手机会在每个家人的手里一一传过。李驰的爷爷快90岁了,耳朵不太好,再加上饭店的信号时好时坏,老人家只能对着手机里卡住的人像不停喃喃自语:“要好好学习啊,注意身体。不用担心我们,我们都很好。还有,早点回来。”
李驰在另一头,听着爷爷断断续续的叮咛,笑着连连答应。一挂断电话,孤独又像是黑夜里的潮水淹没了他。
2014年,李驰多回国了一次,这一次是为了照顾快去世的外公。外公的癌症被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听到这个消息,李驰二话不说就向导师请了假往回赶。在家的一个月,他把外公家的客厅当自习室,每隔一个小时就进屋子看看老人家。老人躺在床上不能自理,大小便几乎都是在床上。李驰就守在外公旁边,帮老人家换尿不湿,再打水给外公擦拭身体。
“我从小是外公养大的,如果连最后一程我都不能好好送外公,那我良心永远都是不安的。”
遗憾的是,他还是没有送到外公的最后一程。回法国的半个月后,外公去世了。知道这个消息后,他好像被抽空了一样,只记得给朋友打了个电话,让朋友代替自己去帮外公守最后一夜。
离家七年,对于李驰来说,初来时的不适,年关的孤独,失恋的痛苦,学业上的挫折都远远抵不上挚亲挚爱的外公离世时的打击。
他毅然拒绝导师让他读博的建议,选择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