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再来——化学教师教汉语
三年级一班的许多孩子都还不知道,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陈老师其实是化学教师出身。而在稻城小学,陈富贵是一名语文老师。“没办法,这里的孩子不用学化学,基础跟城里的孩子没法儿比。教汉字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这肯定是我适应学生,没有说学生适应我的。”幸好他大学时担任过四川师范大学诗社社长,文学功底不错,因而能够在教学语文时得心应手。
当陈富贵第一次走进课堂时,40多名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族孩子红扑扑的脸上瞪着大大的眼睛,满是惊奇和羞涩。“大家好,我是……”陈富贵开始例行的自我介绍,却发现孩子们的眼睛愈加迷茫。
这些孩子大多还听不懂汉语。由于地处自然条件极其偏远的地区,交通也不发达,多年来稻城小学严重缺乏教师资源。上一年整个学校仅4位语文教师,许多班级的汉语教学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虽然基础薄弱,但学生们对于陈富贵的语文课非常用心。“这里的孩子对知识实在是太渴望了。”学生们听不懂自己说的话,陈富贵就用手比划,教会了他们拼音。而汉字词语成了又一个障碍。课堂上,陈富贵不停地说话制造“语境”,想尽一切办法用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组词造句,“草原”“雪山”“牦牛”“帐篷”“酥油”……接着是反复诵读以便记忆。一节课下来,陈富贵可以喝完一大杯水。
两年的时间里,这些学生足足学完了4本教材,陈富贵每周的课时也达到了12节。令他欣慰的是,班里的孩子现在也能背诵唐诗了。他还感叹,“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在城市里我其实很懒惰,连饭都不会做。到了这里我发现自己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上课之余,陈富贵会到教学楼前的空地看孩子们玩耍。女生围成一个圈在跳舞,男生在四处奔跑打闹。陈富贵偶尔参与其中,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但更多的时候只是站在一旁看着他们。逢周末或者是小长假,陈富贵也会去离县城不远的地方转转。呼吸清新洁净的空气,看看湛蓝的天空,远眺巍巍的雪山。
稻城小学地处高势,从办公室的窗口望去,可以看到不远处巍峨的稻城神峰。不少教室的窗户关不严密,寒风一个劲儿地朝教室里挤,尽管身上穿着厚厚的衣服,在最冷的清晨和傍晚,还是有孩子冻得瑟瑟发抖。
尽管环境如此恶劣,陈富贵却觉得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待在一起很快乐,“人的需要其实很简单,需要多了牵绊就多了,徒生烦恼……课程有点忙,也是我现在生活的重心,加上与孩子们的相处和在稻城简单的生活,我很快乐,这样的快乐不是钱能够带来的。”
这里的孩子们身上没有一分钱的零花钱,也没有零食,他们穿着传统的藏族服饰,彼此之间不会吵架更不会打架,年长的孩子很自然地照顾着比自己小的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像兄弟姐妹。陈富贵很是感慨:“他们有着太多的优秀品质,尽管条件这么艰苦,但他们真的拥有一笔很宝贵的财富——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