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北京
2012年夏天,17岁的范儿只身一人辍学来到了北京。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大学的生活不尽人意,可能是因为对父母安排未来的不满,可能是想要找回自我来,也可能只是单纯的叛逆心理。所有的想法杂糅在一起,让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2012年的北京,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街道上人头攒动,行色匆匆,四面八方传来的人们的交谈声和汽车喇叭鸣声交融成这所城市独有的乐曲,对于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生活了17年的范儿来说,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全然陌生的繁华景象。
这座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心驰神往的城市,一下子燃起了范儿的斗志,他与有梦的人攒挤着,踏上了征途,他的梦想非常的单纯:“一定要出人头地,证明自己。”
由于大学读的是口腔医科专业,范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石景山做口腔相关的实习,那时候只是干干杂活,一个月500块的工资,虽说公司有安排宿舍住,但在北京还是负担不起日常开销的,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绝大多数的时候,每天就买一份5块钱的炒河粉,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饿一两次也是常有的事。甚至有一次,饿了两天多实在受不了了,身体的本能战胜了内心的挣扎,他在垃圾桶里找到了一块包装还算完好的大饼,混着泪水和尊严咽进了肚子里,这件事他之前从来没有和人提过。
“在去北京之前,我就预想过这些。万事开头难,在北京肯定不会一下子就很顺利的。虽然情况依然比预想的要差很多,但就算再怎么困难,我也没法儿回去了,学业也废了,总不能回去找我爸妈挨骂吧?当时就是感觉有股劲儿逼着自己,告诉自己:‘不能认输,你得咬牙坚持下去。’”
在最困苦的时候,拉不下面子的范儿没有选择和家里要钱,而是转而寻求朋友的帮助。虽说也只是拆东墙补西墙,但范儿有自己的原则:在借钱之前一定会告诉朋友,什么时候可以还钱,并且在承诺的时间之前归还,范儿的诚信让他得以靠着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
那个时候,范儿的周围大多是北漂人,街上充斥着各地的方言。范儿不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什么区别,也不觉得他们和本地人有什么区别。没车没房没小孩,人们觉得北京户口能带来的绝大多数好处对他来说也不重要。“除了穷了一点,其他都没有什么影响,就好像在山东一样,只是繁华了一点、人多了一点。这里的人都各做各的事,虽然感觉有些孤独,但也很自由。”
2013年春天,父母发现了范儿私自辍学的事情,顿时震怒,连忙打电话质问他缘由。预料到事情迟早会败露,范儿准备了充足的说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要说服父母。“给我两年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成绩的话,就任由你们处置。”在范儿的承诺下,父母只好退一步,同意范儿暂时继续留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