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记录
2025年09月26日
一个人的记录
“转专业对我来说是一种解放。”到了新闻专业后,张馥兰又陆续参与了几次志愿活动,渐渐与一些康复者熟络起来。
2012年7月,张馥兰趁着暑期到了家乡的麻风康复村——广东省普宁甘石径村。“我每逢寒暑假、国庆、五一就会回去看他们,所以还是有比较多的接触。有一些比较熟的,他也会自己说出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听到一些故事。”
在她与康复者们交流时,有一位姓罗的老人一点也不避讳讲他的经历。“平时也听他聊过一些零散的事,就是没有系统的讲述。”罗汉松的故事在张馥兰心里埋下一个种子,她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与老人做一次访谈。
“我其实有一份家乡的情结,因为跟那个村子的老人比较熟悉,所以我觉得可以先从那个康复村的老人做起。但是因为那里离广州太远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一年后,这位老人的麻风病遗留下来的脚底溃疡已经发展得非常严重,做完截肢手术的他被送到佛山南海红卫医院疗养。而张馥兰恰好在佛山三水念书,就拜托其他志愿者去试探老人的态度。得到肯定的答案后,2013年10月,她在自己的大三开始了人生中第一份麻风村口述史记录工作。
第一次采访十分顺利。老人本身非常健谈,稍微引导一下就能自己说出很多经历。而双方共同使用方言对话,又给采访添上了一层地气。
张馥兰介绍,老人的经历比较坎坷,刚开始只是截了一条腿,后来发现另一条腿也不行了,只好两条腿都截掉。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原因,他现在并没有子女照顾,在截肢后自己休养了半年才回到家乡。
“他们隔离疫病,在医院是不能谈恋爱的。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麻风村里面就会宽松一些,麻风病康复者可以结婚了。”
这次与罗汉松的访谈对话,给了张馥兰不少信心。“是一个顺利的开端吧!”她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