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变成他们那样,我想逃出去”

“我不想变成他们那样,我想逃出去”

15岁的时候,一向懂事的小凤有一天回家冷不丁地突然冒出一句她不想上学了,让覃母着实被吓了一跳。但是无论覃母怎么追问原因她都不肯说原因。直到后来弟弟回家和她说,她才知道原来是她今天本来要上交的资料费被偷了。

她想早日逃离这个地方。但是她同时也清楚的直到,对于贫穷的玉凤镇,要想走出这座大山,唯一的途径只有她最不擅长的——读书。

从那天起,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教室的,回家后写作业写到特别晚。坚持了一个学期后,她瘦了五斤,但是成绩还是没有什么起色。她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15岁前,她每天想着自己的未来就是留在玉凤镇陪着妈妈。15岁后,她发现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她想成为“能够保护妈妈的人”。她觉得自己的一生好像都是为妈妈而活的,她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想认命,像玉凤镇的其他姑娘一样,读完高中后去外面打工。可是每次她坐在家门口,看到出外打工的姑娘从外地回来,她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却只能拿到100块不到的工资。她一想到自己以后也会变成这样,不由对未来充满迷茫,又怕妈妈担心,只能默默地用手背抹眼泪。

16岁的夏天,天空蓝得发亮,远方传来知了的叫声。她像往常一样帮妈妈照看生意,因为生意比较冷清,她就随口哼了一首歌,坐在旁边的弟弟听到后特别惊讶,站起来和她说觉得她唱歌很好听。她这时才发现自己还是有一技之长的,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糕。她喜欢音乐,音乐能暂时忘却眼前的迷茫,沉浸在跳动的音符中。事实上,她在音乐方面也确实有一定的天赋。去县里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在课上弹奏了一曲钢琴曲。她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像被电击中一样,整个世界只剩下她和这架钢琴。”她觉得自己能从音乐中读懂别人的喜怒哀乐,她也想成为创造出这样的音乐的人。她也想用她自己的音乐为别人带来希望。

她突然觉得读书不再是那么枯燥的一件事了,因为这是她和音乐之间唯一的桥梁。她在桌子上贴了个小纸条: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她用最美好的高中三年换取一个苦苦追寻的答案。也是在这个时候,她每天的日记都只剩下一句话——四川大学音乐学院。

她永远都不会忘记等待录取结果的时候,母亲和弟弟都替她紧张到不行,但是她的心里却是前所未有的平静。拿到录取结果的时候,身边的母亲弟弟都忍不住欢呼出声。过去的三年,她努力的目标就是眼前的这一纸通知书,可是当她拿到的时候,她却没有预想中的如释重负。

自从父亲去世后,她每天都在思考自己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她在玉凤镇思考了十年,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至少在玉凤镇是思考不出来的。看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小凤知道很多故事才刚刚开始。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文/林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