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真的能吃苦”

“我们这一代人真的能吃苦”

生产前十天,麦芬才从银行请假回家,当时距离预产期还有二十天。回到了家,麦芬也不闲着,家里种了很多花,养了很多小狗,每天待在家里的麦芬总是忙着浇花喂狗。在这期间麦芬有过两次不规则宫缩,医生说,这都是因为她太累才出现的状况,建议她住院待产。想了一下这要在医院躺十几天,麦芬不愿意了,没听医生的话。

倔强地从医院回来的第二天,不规则的宫缩又出现了,这一次宫缩疼得麦芬忍不住了,到医院的时候医生检查发现情况已经很危急了,照了B超,脐带已经在宝宝的颈部绕了两周半了,胎盘也已经达到了退化三级的危险程度,已经无法再供给营养给宝宝了,需要马上进行剖腹产。

生第二胎的宫缩比第一胎要严重得多很多,麦芬在生完第二胎之后的伤口也比第一胎要疼几倍。生完两胎,麦芬才发现,当时第一胎真的恢复得好快,“还没来得及感受那种过程,就恢复完了”,但是第二胎的恢复就异常地缓慢,生完孩子三个月的时候麦芬还是觉得元气没恢复过来。

生完第二胎坐月子的时间,麦芬是在家里度过的,麦芬和外婆(麦芬的妈妈)两个人就把坐月子这桩大事给揽下来了,外婆在家做饭,麦芬自己带孩子。

“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能吃苦吧,什么都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也不想麻烦别人,也不愿得花太多钱,不像现在的年轻父母,他们很严谨,坐月子都会选择月子中心。”这也是这群大龄产妇的共同点,他们有着“60后”“70后”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特点。

刚开始喂养小儿子的时候,麦芬就感觉力不从心了,不过让她觉得幸运的是小儿子很乖,“他晚上睡觉前吃过奶就不闹了,可以一觉睡到天亮。”

在坐月子的时候,麦芬表现出了比第一次坐月子高几倍的严谨态度。“以前老一辈说,生第一胎的时候坐月子坐的不好或者当时没补够营养的,可以在生完第二胎坐月子的时候补回来。”虽然不知道在哪听来的传言,但麦芬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

在这一个月里,麦芬很注重营养和驱寒,每天外婆都会在厨房炖汤,鸡肉猪肉鲫鱼换着炖,老人家的任务就是确保女儿每顿都有汤喝,这是广东人的独特养生方式。除了喝汤,麦芬每天还会喝上一些客家的糯米酒祛风,洗澡的时候,她不会用水龙头的自来水,外婆每天都会给她煮姜水和调配的草药水,喂完孩子吃奶,麦芬还会立马喝暖的糯米酒。虽然听起来怪异,但是麦芬自己也相信这么做有利于帮助自己驱寒。

坐完月子之后,麦芬收获了一份意外的礼物——她的关节炎在坐完月子之后没那么严重了,也没以前那么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