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偏见前行

踏着偏见前行

ACG文化在日本流行开来之后,中国陆续引进,加上网络传播,国内获取信息渠道的不断增多和网络购物的便利化,使得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在国内蓬勃发展。ACG文化爱好者不断增多,与传统文化的冲突碰撞也日益显现出来。

“我一向认为我是支持文化多元的,一个受众可以受多种文化影响,但文化一定要有主流文化,或者说大众文化和小众文化之分。ACG文化在我看来是小众文化,小众文化就应该活跃在小众群体里,但是它这几年好像越来越猖狂了。这几年在网络空间里,它频频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有时候隐隐给我一种它是青少年主流文化的错觉,但亚文化就是亚文化。”一位有些厌恶当今ACG文化的赵同学在采访时说道。

ACG文化仍在社会主流眼光中挣扎,对于ACG文化爱好者,或是coser和lolita爱好者,会为ACG文化消费的人们,家庭乃至社会的态度有待商榷。

传统文化和新时代青年亚文化的碰撞火光四溅。就像“有的人爱我,有的人恨我”,社会上对ACG文化的态度始终两极分化。有爱好者或拥护者感慨“我很高兴很快乐”“他们好厉害”,也有厌恶者会质问“你有事么”“有病吗”。不能否认,ACG圈内存在“圈外人”无法理解的歧视链和规则。前不久的一则社会新闻,一位买了“山寨Lo裙”的Lo娘,在闹市区漫骂另外一位穿了“山寨Lo裙”的Lo娘,因为后者穿了“山寨Lo裙”。再比如,未成年Lo娘,在公众场合有不雅行为。这些负面新闻都令公众对ACG文化的印象更加负面。

“我开开心心地穿着小裙子上餐桌,爸爸妈妈就开始用冷眼看我,‘你这穿的是什么东西’‘这么奇装异服怎么穿出门’‘给我扔掉’……我甚至没有心情吃饭,回了自己的房间想了一下,他们这样反对和诋毁我喜欢的东西,我在这个家庭里也没有办法,只是希望有没有喜欢却没有买到的小姐姐们想收留我这一件新的小裙子……”这段话取自一个lolita服饰官博的热评,这位lo娘因为家庭的明确反对不得不将自己心爱的裙子卖掉。

高中时期的奶昔第一次接触lolita文化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把这份快乐和惊喜分享给自己的母亲。虽然她从小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眼中,从小她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用过来人的话讲,就是“不做正经事”。在没有接触过ACG文化的成年人中,这样的爱好和篮球、足球、游泳之类根本不能相提并论,那些可以归类为爱好,然而ACG就要被归类为不正经、影响学习的东西。

因此在高中时期,奶昔并没有和母亲达成和解。她做了一年的“地下工作”,压抑着想法,每天只能从手机里看看小裙子的漂亮图片画梅止渴。

到了大学,没有过多学习压力的时候,奶昔也逐渐尝试把自己作为模特拍摄的lolita私影发给父母看。“我觉得他们的反应还不错,也许是女儿长大了知道打扮了的那种欣慰。”她逐渐乐于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照片,努力将lolita带给自己积极阳光的一面也传递给自己的父母,“也许这样的积极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一个方面,也会增加对我们的理解”。

圈子内的社团里,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甚至像真正的亲友。他们不知道对方的真名、真实住址,却可以在见面的时候肆无忌惮、轻松畅快地聊天、交流。可以帮对方买东西,可以一起逛漫展,二次元仅仅拥有代号的友谊看起来有些单纯和美好。

“他们对我就像家人一样,”成都的coser芽芽说,“说起来有一个挺好笑的事情,九寨沟地震的时候,我们这里震感很明显,在楼底下等余震的时候手机没电了,直到重新开机的时候,发现同好群里炸开了锅,未接来电也是好几十个,都是社团里的朋友。他们是真的很担心我。”

“大家都是一群透明人,透明人再不互相取暖,谁还会给你火种取暖呢?”当了四年副社长的cosplay摄影大熊说道。

在微博的《透明人》栏目中,有一期短视频进行了cosplay爱好者的专访。策划在评论里说:“我问了很久的自己,cos这件事,我能给予多大程度的理解。事实上,答案一直是很乐观。每一个亚群体的一分子都可以很炫酷的表示:‘其实我不关心别人的眼光’。但绝大多数时间,这是一句假话。”

其实从古至今,文化的冲突碰撞就没有停止过。当今的青年亚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之间也正在经历这样的火花。就像路人会对coser指指点点说穿着不雅,但coser只会觉得这是尊重并且还原角色本身。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几代人之间观念的碰撞往往在所难免。这样的冲突永远不会减少,很可能当我们老了,能够理解小孩子们为什么喜欢ACG文化的时候,他们又不玩ACG了,改为玩一个我们接受不了的东西。

“我们也想被认同。希望能有一天,我穿着漂亮的小裙子上街,迎来的不是异样的眼光和指指点点,而是由衷的欣喜。我期待着。”奶昔说。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文/李思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