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乡
其实,从不会说一句汉语到后来用汉语顺利找到了工作,我的整个成长周围的邻居都看在眼里。看到我的变化,他们提出了想要我教孩子们汉语的想法。一直都很喜欢小朋友的我很快就同意了,开始尝试着,教他们学汉语。起初,因为汉语的发音很难,很多孩子的积极性不太高。后来我就尝试把一些中国的卡通、动画作品介绍给他们,看着生动活泼的人物,慢慢地,他们也开始变得积极起来。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现在的他们已经可以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一个小孩子,我教他的时候,他只有3岁。到了5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考完了汉语水平考试一级和二级,看着他们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真的很有成就感。
汉语教育不仅让我收获惊喜,还让我不断经历着感动。因为一家公益机构的邀请,我来到了缅甸仰光的一家寺庙给那里的孩子们教中文。他们最大的应该是21岁,最小的应该只有6岁,虽然平常有上学,但是她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汉语。寺庙里教学的条件很简陋,上课的教室是由她们平常吃饭的地方改造成的,尽管这样,她们上课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
上课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半,但是八点还没到,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白板等教具都已经准备完毕,一份准备好的早餐每次都会放在讲台上。年纪较大的孩子会协助年纪比较小的,提醒她们早点起床,不要迟到。
因为她们大部分都是孤儿,受教育的方式和普通人不太一样,所以上课的进度会比较慢,需要一个纠正记忆的过程。从拼音到简单的句子,她们学的都很认真,不放过一个细小的知识点,所以当年中文不太好的时候,有时候她们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经常被问倒。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下课聊天的时候有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尼姑和我说,她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以后走出寺庙之后可以自力更生,更好地回馈养育她们的寺庙。听到这一席话后,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一定要好好培养她们。
说起这群孩子,还有一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前一段时间我回到缅甸实习,突然接到了好几通电话,后来才知道是寺庙里一个孤儿打过来的。她对我说:“姐姐你终于接电话了,我之前打过来了好几次,你手机都是关机的,所以我们知道你肯定不在缅甸,还好现在打通了,我们好想你,你要不要来看我们?”听到她这么说时,我非常的感动,因为在来中国之前,我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她们,希望和她们保持联系。但来到中国后,我就没有使用过那个号码。而且回到缅甸实习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来中国一年多了,所以我不知道她们是不是在一直打,直到我刚好回缅甸实习,接听了电话。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感到很温暖,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遇到这样一群单纯美好的孩子们。
人生没有几个十年,到明年研究生毕业,我和汉语结缘要有十个年头了,可以说我最宝贵、最灿烂的年华都留给了汉语,留给了这样一门古老而又深邃的语言。汉语真的很复杂,不像英语或者缅语,只有单纯的字母,它由拼音和汉字组成,有近义词、反义词……汉语的学习真的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
如今的缅甸也不再像以前,大家都开始把汉语看作是一门国际语言,是一门需要掌握的技能。而且现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汉语在缅甸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懂汉语的人找工作也越来越方便。我想在未来,我还是会回到缅甸发展。当初中文水平不好的时候,我已经拥有了许多难得的机会,改变了周围人对于中国的印象,我相信汉语在缅甸的未来会更加美好,而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更加有信心继续我所钟爱的汉语教育事业。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文/叶正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