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需要人力资本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创新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先锋力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关键在制度建设。当前,我国的人才结构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尚未形成有利于人才结构升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充分释放创新型人才潜能的制度环境。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让创新精神竞相进发,让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

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创新战略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共识。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本科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要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近年来,我国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批评和质疑越来越多,钱学森曾意味深长地指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高校认识到,教育只有通过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许多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开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