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现代心理学中智力理论的重要突破,是对传统的偏向认知的智力理论的挑战。多元智能理论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其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自创立以来,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1.智能的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含义:首先,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中都同时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并且每一种智能都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可能在一个、两个甚至数个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天赋,在其他方面则可能资质平平,甚至水平极低;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很一般,但如果这些智能组合得当,则在解决某些问题时或在某些领域中极为出色。
其次,在智能的发展上,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教育的影响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个人都各具潜能,但潜能的激发和实现有赖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尤其是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大学教育中,鼓励自由发展的学习环境、科学的课程和教学安排、和谐的师生关系、优良的校风学风等,都对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产生着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最后,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用多维视角看待智能问题。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只强调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待人的智力发展是不全面和不科学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多元化,而不认同智能仅有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这些对于我们发现人的智能并培养人的各种智能都有积极意义。
2.智能的结构
加德纳认为,个体身上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自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认识自然智能。
第一,语言智能。指运用词语和语言的能力,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妙笔生花和能说会道是语言智能高的表现。
第二,逻辑—数理智能。指逻辑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演算能力。数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等都显示出很高的逻辑—数理智能。
第三,视觉—空间智能。指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对外部物体、风景或空间的构型,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构型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飞行员的视觉—空间智能较高。
第四,身体—动觉智能。指能够有效操控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来完成某项活动或制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运动员、舞蹈家、技艺高超的手工工匠、外科医生等拥有较高的身体—动觉智能。
第五,音乐智能。指感知、鉴赏、创作音调和旋律的能力。作曲家、演奏家等具有较高的音乐智能。
第六,自知智能。指对自己的内心感受较为敏感,能够进行内省、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哲学家、心理学家等通常具有较高的自知智能。
第七,人际交往智能。指了解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能高者善于与人交往,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等拥有较高的人际交往智能。
第八,认识自然智能。指认识自然,并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植物学家、景观园林设计师、猎人、农夫等通常认识自然的智能较高。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加德纳曾指出,任何对多元智能理论的严肃应用,都应该尽最大的可能使教育个性化。对于当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1.提供了看待学生个性差异的独特而积极的视角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八个方面的潜能。人的智能是发展的,不仅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而且在许多方面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学生观,使我们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视角看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在传统智力理论看来是差生、后进生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影响,就是它看到了人的多种潜能,看到了“人人有才”“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人才培养活动应该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前提,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培养理念,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学生脑子里的多种智能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2.指出了顺应和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思路和方向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他智能发展的做法。它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加以开发,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的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结构都不尽相同,且各有长处,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智能在不同领域中发展的不同步性,努力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
3.明确了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八种智能中的每一种在人类认知结构中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应该对不同的智能一视同仁。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在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学生优势智能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向弱势智能领域迁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一般来说,学生在从事优势智能领域的智能活动时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智能特点和个性品质,教师要注意发现这些智能,并且寻找出这些智能因素特点与弱势智能领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对要完成的任务与他最感兴趣的活动相联系。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在从事优势智能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非智能因素,如兴趣、勇气、注意力等等,促使其智能特点和意志品质的迁移。
4.提升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认识和价值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这种对智能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因为,无论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都需要发挥创造性,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智能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既然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智能,且每个人都有优势智能,这些智能在未得到充分开发前都是具有创造能力的潜能。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创造性人才的智能结构类型是多种智能按不同比例合成的多元结构,是各种智能要素组合、密切联系的一个完整系统。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