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战略资源。谁拥有的人才数量越多、素质越高,人才作用发挥越充分,谁就能在激烈国际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种人才战略,加紧招揽人才的步伐。
美国提出“培养21世纪美国人”,放宽对高科技人才入境的签证;日本提出强化人才培训,加强独创性基础研究的新措施;欧盟提出“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地位”等,对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的争夺,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
我国是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人才优势的任务还很艰巨,在全球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处于劣势。如何把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发展的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所必须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人富于理想,充满热情,满怀抱负,有志在伟大的创新实践中建功立业。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能快速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在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优先地位应该得到重视。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面向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战略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过程,是一个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力的过程。
实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从强化青年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氛围入手,全面提高青年的素质,推动青年人力资源转化为青年人才资源。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蕴藏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使广大青年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青年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
实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团结凝聚高层次的青年科技人才,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舞台,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为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打好基础;二是通过促进青年科研人员与产业相结合,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三是以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青年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来增强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是建立青年科技创新行动项目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结合。
积极鼓励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大胆发明创造,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创业等奖项,激励青年在基础科技领域大胆创新,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定期举办青年科技论坛,使之成为孕育、传播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利用当前应用类科研院所转轨转制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鼓励广大青年科技人员不断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或服务,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青年科技人才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供服务。
在企业,以“创新创效”为主题,以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工艺、技术创新为基本内容,组织广大企业青年积极参加技术创新活动。以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在农村,以提高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开展培养星火带头人活动。鼓励青年大力领办科技推广项目,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园),形成项目、基地与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农村青年科技服务体系。
在大中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大中学生素质发展计划。开展大学生主题设计竞赛,扩大参与面,推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氛围的形成,帮助青年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开展科技知识的学习传播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通过建立读书俱乐部和青年读书沙龙,编写科技丛书,举办科技节,建立科技广场及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等,使科技走近青年,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素养,增强广大青年乃至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
引导广大青年学习现代科学理论,明确技术创新和企业经营的努力方向和价值取向。
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运用电脑网络和新闻媒介,广泛介绍国际国内科技经济的发展现状,介绍科技成果在经济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展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多层次的科技学习和传播行动,推动全社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学科技、用科技、推动科技发展的良好局面。
发挥组织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利用共青团、青联、科协等组织,团结、凝聚青年人才,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咨询、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形成联系青年科技工作和企业的纽带。
建立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网页,形成汇集科研项目、成果、科技人才的信息,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中介服务组织及网络,提供市场信息分析、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服务,营造有形的技术成果交易市场。
组织青年科技成果博览会、技术交流会和信息发布会,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动科技和经济结合,鼓励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创办企业或多形式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实行项目与人才的对接机制,帮助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和青年科研人员选择具有市场开发前景的科研项目进行孵化催生,促使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组织青年科技工作者以招标和引荐方式,为企业的技术攻关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建立激励机制,争取社会资源,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奖”和“青年科技创业奖”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科技发明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对青年科技创新组织的突出成绩予以表彰。
加强阵地建设,在科技馆、博物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高新技术集中企业,命名一批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示范)基地,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为科技教育工作研究提供服务,为青年的创新实践服务,为推动科技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争取政策支持,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青年科技工业园区。设立青年科技论坛,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研讨,为青年科技创新成才的脱颖而出搭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