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根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实际,构建层次分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遵循联系统一的原则,进而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个系统结构优化。构建高校人才创新模式需遵守的原则如下。

(一)依据国家原则

我国的办学方向必须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制定执行的规范进行,每一学科的教学安排需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专业规范结构,以满足国家教育整体要求。

(二)以生为本原则

高校中的两大群体是学生教师,这两者对于高校来讲有着不同的重要作用,高校人才培养的是学生,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切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找出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量体裁衣原则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所以要注重因材施教,基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及事物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实现多样化教学。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校学生最为感兴趣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以实践来验证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性与创造性。

(五)注重整体性原则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是由多重因素集合成一起,包括过程、教学、学习及非教学途径,他们相互结合、联系并相互配合。高校在进行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构建时,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并且将学生的课堂知识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形成有机整体,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有效地挖掘出来。

(六)独特性原则

在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以确保核心的竞争力,这也是保证高校优质生源和提升就业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要学会定位、定性,建立一套有效的办学模式,发扬特性,培育特色。

本章将控制理论运用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立了高校创新人才能力模式,提出了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认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是一个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