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培养实验

二、创造力培养实验

(一)无限制的自由讨论法

奥斯本(A.F.Osborn)在1939年发明了用无限制讨论法开发青年人的创造力。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开会,提出新思想,要求与会者遵循四个原则:①废止批评。②畅所欲言,欢迎随心所欲。③越多越好,想法越多产生新颖独特产物的可能性就越大。④相互补充,参加者应对小组其他人的想法,尽可能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奥斯本认为参加者的理想人数是5~10人。活动由小组主持人来解释应遵循的原则,并按原则去主持讨论。

奥斯本的“无限制的自由讨论”都是围绕实际问题展开的,比如他在无限制的自由讨论会上,为一个询问家用器具的顾客提出了45条建议;为一次筹款运动想出了56种办法;为如何卖掉更多的毛毯提出了124条意见等。他认为,创造力绝不仅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实用的、可教可学的艺术,它的大部分将永远保持在不可思议的神秘之中。奥斯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实用的想象》一书,并于1953年首次发行。他用这本书帮助人们去理解自身内在的创造力,并把“自身内在的创造力应用到个人的与职业的所有方面去”。书中列举了束缚创造力的一些因素,如从前的习惯,自暴自弃,胆怯,生活都市化(因为除了从事艺术工作以及处在商业和科学创造阶段的少数人是个例外,都市生活容易消除想象力)等,并运用“四项原则”组织讨论,对消除束缚创造力消极因素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成效。

(二)训练发散思维

与奥斯本的见解不同,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创造力的概念纳入到科学研究领域之中,以训练发散思维来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1950年,他在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以创造力为题发表演说;1959年,他提出了由操作、内容和结果三个维度构成的智力结构模型,把发散思维作为操作维度中的一个范畴,与内容维度中的四种范畴和结果维度中的六种范畴的自由结合,构成了24种发散思维能力,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来检验预计的或假定的24种能力的存在。经过长期的研究,他所假定的能力几乎全部得到证实;1981年后,他又采用了斜交旋转的因素分析方法,发现了在24种发散思维能力之上,存在着更为概括的二级因素、三级因素。这里的二级因素是指比一级因素更概括的、具有两个共同范畴的因素,如视觉发散思维能力、语义发散思维能力、符号发散思维能力、行为发散思维能力等,它们分别是四种内容范畴的六种结果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共同因素。这里的三级因素是指比二级因素更概括的具有一个共同范畴的因素,上面列举的四个二级因素中,就含有一个发散思维能力因素。这样,24种能力就不再相互独立,而是由1个三级因素、4个二级因素和24个一级因素所构成的层次结构。

吉尔福特认为,训练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方法,并在1986年出版的《创造性才能—它的性质、用途与培养》一书中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把这一理论最早用于实际的是在学校工作的心理学家玛丽·米克,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埃尔赛贡多建立了智力结构研究所,编制了许多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练习。后来,西德尼·帕斯及其助手进行了一项与提高成人创造力相关的研究,他们以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设了4个学期的创造性研究的课程,结果学生的能力有显著性的提高。

(三)开发右脑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认为大脑的右半球只管理左侧身体,缺乏高级功能,因此,称左半球为“优势半球”,右半球为“劣势半球”。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R.W.Sperry)通过研究,发现右半球具有许多高级功能,如形象的学习与记忆、图形识别、空间感觉、想象能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鉴赏等。他认为,人类大脑有两个半球,是由2亿条神经纤维所构成的胼胝体而把它们联系起来,并发生机能上的相互作用。他在进行裂脑人研究中发现,切断胼胝体可控制顽固癫痫发作。这个理论与医疗实践不仅有助于控制顽固性癫痫,而且为心理学研究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创造了条件。他在后来的研究中证明了大脑半球机能是不对称的,即两半球以不均等的程度提供特殊机能:右半球综合空间,左半球分析时间;右半球注意视觉的相似而排斥概念的相近,左半球则与此相反;右半球能知觉形态,左半球能知觉细节;右半球将感觉输入成表象,左半球缺乏完型综合器……

人脑的左半球是理性半球,右半球是感性半球,根据左右脑不对称的理论,有人列举了达·芬奇、歌德、爱因斯坦和钱学森等古今中外的奇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左右脑并用才成为富于创造性的人,因而主张开发右脑,促进左右脑两种思维的协调发展,培养个体的创造力。

罗杰·斯佩里因提出左右脑分工理论,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们可以将他的理论理解为,左脑是知识的脑,主要通过分析思维、集中思维来进行智力开发;右脑是创造的脑,主要通过想象力、直觉思维、扩散思维来进行创造力开发,并以此来进行创造力开发实践。为此,提出以下几条有助于培养创造力的意见:

1.尽可能同时使用两手,特别是要打破偏见,启用左手,从而达到锻炼右脑的目的。

有的神经学研究者认为:“迄今为止的人类,只是使用人脑的一半进行活动,如果同时使用和发挥两个半球的作用,那将能完成惊人的工作。”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

在古希腊的埃拉多斯山岩上,镌刻着三句话:“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可见,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已经懂得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对智力发展的巨大作用。

3.根据营养学的要求,合理安排膳食,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

日本著名的发明大王中松义郎认为,要使自己的思维敏捷、思路活跃,必须注意饮食,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

4.“脑子越用越灵”,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将大脑神经细胞连接起来的突触,特别是棘突触与记忆作用有关。棘突触的数量与学习成正比,不断地进行学习,棘突触就会增加,学习能力就会相应地提高;放松学习或停止学习,棘突触就会减少,学习的能力就会相应降低,另一方面,在饮食中多摄取含卵磷脂的食品,血液中的胆碱量就会增大,棘突触的功能就能自然活化,记忆力也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