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控制论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体系研究

二、基于控制论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体系研究

依据教育学的观点,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过程以及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过程。本章从控制论视角出发,将高校理解为一个大的系统体系,且整个系统内部经过层层分解,分解成为多个子系统,又把子系统分解为个若干个小系统。如:教学、管理、课程等等。

(一)教育和学习系统

教育和学习构成系统,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这两者之间通过媒介把信息相互传递,构成控制论中的反馈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因此,我们把这种控制系统称作“教学系统”。

(二)培养和育人系统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学校内部各个组织相互配合的有机体,故我们称之为是“培养和育人系统”。在此系统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受教者,教师是传教者,管理部门是服务者,通过有效的评价系统,得到学生和教师之间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差距,然后由管理部门组织调节,也就形成了控制理论中的反馈系统。在整个过程中,系统的输入值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输出值将直接构成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来表示。

系统和模式的关联。系统指的是一件事物的综合体,模式指的是系统中的方式方法,系统包含模式,模式服务于系统。其中,模式体现在整个培养系统当中,包括每个子系统或者各个环节的方法设计、管理服务;系统体现的是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归属于内容方面,系统有利于每个环节之间进行控制分析,使之逻辑清晰。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和培养模式,也是这样。

(三)内外部因素影响

依据心理学视角,人的行为产生是因为有主观意思的判断能力,我们将之称为内部因素。从高校这个系统来看,教师是授教者,学生是被授者,管理者是服务部门,他们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知识时存在差异,在此过程中有两种因素起主导作用,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而是经过大脑的思考,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对信息的筛取将直接影响沟通效果,本书将这种具有能动作用所带来的反馈称之为“内部影响”。如果学生由于内环境的影响,与教师所输入的信息流所产生的性质相同,则将会增大输出的功效,成为正反馈体系,这将会使得学生不断努力学习,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发展性内部影响”,这是我们所渴望达到的效果。然而,在内部影响的情况下,通常出现的是负反馈现象,这将会使得整个系统的功效偏离整体目标或者对目标的渴望减弱,这种对整个系统产生阻碍现象的内部作用我们称之为“阻碍性内部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将直接导致人才的创新效果减弱。

影响高校人才创新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外部环境,由于高校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他们经常会受到社会环境、国家体制、学校管理制度、校园文化气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部,可能会影响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有利于学生创新培养的外部环境,我们称之为“发展性外部影响”,相反,抑制学生创新培养的外部环境,我们称之为“阻碍性外部环境影响”。我们希望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因此就需要外部影响是以负反馈的形式出现,所以就需要打破传统。

(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体系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包括:教师的教学、管理的服务、教师的研究实践能力、实践基地的建设等等。教师的教学是高校人才创新培养的直接增长点,这将直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提升产生各个方面的作用。教师的研究实践能力将直接对人才创新产生促进力,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把创造出的成果以良好的授课手段传递给学生,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是对学生创新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把自己的新想法和新作品在实验室内进行练习训练,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且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管理的有效服务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重要保障,高校制定人才创新培养的规章制度、方针政策,可以促进内、外部环境的发展,调动教师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通过加大、加强教、学、研的力度,保证高校人才创新系统的良好运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有效的管理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