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糖尿病
【概述】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为相对或绝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血糖及糖尿。临床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的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大小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
中医认为,消渴是由肺、胃、肾三脏热的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的疾病。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病变脏腑在肺、脾、肾三者之中可各有偏重,互相影响。早期阴虚火旺,中期伤气出现气阴两虚,晚期阴损及阳导致阴阳双亏。
【治疗】
1.阴虚燥热证
【主症】渴多饮,随饮随渴,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方一】消渴方
【来源】《金匮翼方》
【组成】天花粉30克,黄连10克,生地30克,百合10克,人乳汁10克。
【功效】养阴清热。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重用花粉以生津止渴;配以黄连清心降火;生地,藕汁,人乳汁,百合养阴润燥增液;姜汁佐以和胃防苦寒伤胃。
【按语】如口干甚者加麦冬、葛根各10克;津伤便秘者加决明子30克;燥热便结加大黄3~6克。
【方二】知柏地黄丸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皮9克。
【功效】养阴清热。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地黄滋补肾阴,山萸肉、山药补肝肾益脾气;知母、黄柏清虚火;茯苓、泽泻、丹皮泻脾肾。
【按语】口渴甚者,加麦冬、沙参、石斛等以养阴润燥;视网膜出血鲜红、量多者,加白茅根、旱莲草、小蓟、三七以凉血止血。
2.气阴两虚证
【主症】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方一】生脉饮
【来源】《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1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5克。
【功效】益气养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补益元气,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津生液。
【按语】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玉竹。
【方二】玉女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12克,石膏15克,知母10克,牛膝10克,麦冬10克。
【功效】益气养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阳明有余之火而不损阴,故为君药。熟地黄甘而微温,以滋肾水之不足,用为臣药。君臣相伍,清火壮水,虚实兼顾。知母苦寒质润、滋清兼备,一助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一助熟地滋养肾阴;麦门冬微苦甘寒,助熟地滋肾,而润胃燥,且可清心除烦,二者共为佐药。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且补肝肾,为佐使药,以降上炎之火,止上溢之血。
【按语】若乏力、自汗、气短较重者加生黄芪30克;多食善饥者加玉竹10~15克;口渴甚者加花粉30克。
3.阴阳两虚证
【主症】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方一】金匮肾气丸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附子6克,肉桂15克,干地黄40克,山茱萸20克,山药15克,丹皮12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
【功效】温阳育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滋养肾阴,阴中求阳,协调阴阳。
【按语】若夜尿多或尿如脂膏者加益智仁、菟丝子、生白果各10~15克;少尿或浮肿者加生黄芪30克,白术10克,防己10~20克;五更泻者加补骨脂10~15克,吴萸10克,肉豆蔻10克;阳痿早泄加仙灵脾10~15克,仙茅10~15克。
4.血瘀兼证
【主症】上述各证型均可兼见血瘀症候,如面有瘀斑,肢体疼痛,麻木,头痛,胸痛,胁痛,半身不遂,舌有瘀斑,或舌下静脉青紫或怒张,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障碍等。
【方一】桃红四物汤
【来源】《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熟地10克,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0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按语】如血瘀证轻者可用上方加丹参、益母草各30克;血瘀证重者则加水蛭10克,全蝎3~5克。
【方二】血府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川芎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6克,柴胡3克,桔梗5克,枳壳6克,牛膝9克,当归9克,生地9克,甘草6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因瘀血停滞于胸,使气机受阻、气滞血瘀、肝失柔和;若瘀血化热,则会瘀热上冲、胃气上逆。本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枳壳、桔梗开胸行气;牛膝引热下行;生地清热养阴;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血瘀证重者则加水蛭10克,全蝎3~5克。
5.阴阳欲绝证
【主症】本证型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表现为神志淡漠,迟顿木僵,嗜睡昏迷,气急深大,呼吸有酮味,皮肤干燥,多尿,舌红干,脉微细欲绝或脉细微而数。
【方一】生脉散
【来源】《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3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5克,
【功效】救阴回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麦冬、五味子敛阴生津,清热止渴。
【按语】可加黄芪、玉竹加强益气养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