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急性鼻窦炎

十七、急性鼻窦炎

【概述】

急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流脓涕、头痛及嗅觉改变为主要症状,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致病菌多为化脓性球菌。过度疲劳、受寒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生活与工作环境不洁等引起全身抵抗力下降,是诱发本病的常见原因;特应性体质、全身性疾病均可诱发本病。

该病属中医急鼻渊范畴,以鼻流浊涕、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为主要症状。急鼻渊的发生多因外邪侵袭,引动肺、脾胃、胆之病变而发病。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炙煿或肥甘厚味,致胃热内生,循经上蒸,窦窍肌膜受损,化腐成脓而成本病;肝胆互为表里,肝胆热盛,循经犯脑迫鼻,灼腐窦窍肌膜,煎炼津液可成鼻渊。

【治疗】

1.肺经风热证

【症状】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头痛,兼有风热表证可见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痰多,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检查见鼻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为甚,中鼻道或嗅沟可见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头额、眉棱骨或颌面部叩痛或压痛。

【方一】银翘散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20克,牛蒡子12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芦根12克,淡竹叶10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双花、连翘辛凉透邪,清热解毒;荆芥、薄荷、牛子、淡豆豉辛凉宣散,解表祛邪;桔梗、甘草宣肺气,祛痰排脓。

【按语】鼻涕量多可酌加蒲公英、鱼腥草、瓜萎等;鼻塞甚者可酌加苍耳子、辛夷等。

【方二】苍耳子散

【来源】《济生方》

【组成】白芷30克,薄荷10克,辛荑花15克,苍耳子8克。

【功效】疏风清热,芳香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白芷、薄荷疏风清热,辛荑花、苍耳子芳香通窍。

【按语】加黄芩、菊花、连翘、葛根清热解毒,使风热之邪从表而解。

2.胆腑郁热证

【症状】鼻涕稠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迟,头痛剧烈,可兼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检查见鼻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嗅沟或鼻底可见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头额、眉棱骨或颌面部可有叩痛或压痛。

【方一】龙胆泻肝汤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

【功效】清泻胆热,利湿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柴胡疏调肝气,生地、当归凉血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药性。

【按语】脓涕多者加皂刺、公英。

【方二】当归龙荟丸

【来源】《河间六书》

【组成】当归10克,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大黄10克,芦荟10克,青黛3克,木香10克。

【功效】清泄肝胆之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龙胆草清热平肝,黄连、黄柏、芦荟、栀子清热解毒燥湿,当归养血活血,木香行气活血。

【按语】兼有头痛较剧伴便秘者用此方。

3.脾胃湿热证

【症状】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头昏头重,全身或见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检查见鼻黏膜红肿,尤以肿胀更甚,中鼻道、嗅沟或鼻底见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颌面、额头或眉棱骨压痛或压痛。

【方一】甘露消毒丹

【来源】《温热经纬》

【组成】滑石30克,茵陈20克,木通10克,黄芩10克,连翘20克,石菖蒲10克,白蔻仁20克,藿香10克,薄荷12克。

【功效】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藿香、石菖蒲、白豆蔻、薄荷芳香化浊,行气醒脾;滑石、茵陈、黄芩、连翘、木通清热利湿;贝母、射干止咳利咽。

【按语】鼻塞甚者酌加苍耳子、辛夷等;头痛者酌加白芷、川芎、菊花等。

【方二】黄芩滑石汤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黄芩12克,滑石20克,木通10克,茯苓10克,猪苓12克,大腹皮10克,白叩仁10克。

【功效】清脾泻热,利湿祛浊。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黄芩、滑石、木通清热利湿,茯苓、猪苓、大腹皮、白叩仁化湿祛浊,行气醒脾。

【按语】鼻塞甚者酌加苍耳子、辛夷等;头痛者酌加白芷、川芎、菊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