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耳伤寒
1.热在营血证
【症状】耳内流脓臭秽,突然脓液减少,耳痛剧烈,头痛如劈,项强,呕吐,憎寒壮热,心烦躁扰,但神志尚清,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方一】清营汤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6克,生地黄10克,玄参10克,竹叶心10克,麦冬10克,丹参10克,黄连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
【功效】清营凉血,泻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犀角咸寒主清心营;黄连苦寒清心;生地、玄参、麦冬清热滋阴;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丹参凉血透络清郁热。诸药合用共奏泻热解毒而清营凉血之功。
【按语】此症型应配合西医治疗。
2.热入心包证
【症状】耳内流脓臭秽,耳痛、头痛剧烈,高热不退,颈项强直,呕吐,嗜睡,神昏谵语,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方一】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等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心10克,莲子心6克,竹叶卷心10克,麦冬12克,连翘12克,犀角尖6克。
【功效】清心开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清宫汤专清心包邪热,犀角清心热;玄参、莲子心、麦冬清心养液;竹叶、连翘清心透热,以使心包邪热向外透达;热盛者加竹沥、瓜蒌等;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均为清心开窍之成药,具有醒神志之效,可酌情选三丹之一。
【按语】此症型应配合西医治疗。
3.热盛动风证
【症状】耳内流脓臭秽,耳痛、头痛剧烈,高热,手足躁动,甚则神志昏迷,筋脉拘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或肢软偏瘫,舌质红绛而干,脉弦数。
【方一】羚角钩藤汤
【来源】《通俗伤寒论》
【组成】羚羊角4.5克,钩藤9克,桑叶6克,菊花9克,生地15克,白芍9克,川贝12克,竹茹15克,茯神9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肝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羚羊角、钩藤凉肝息风解痉;桑叶、菊花轻清宣透;生地、白芍、甘草滋阴柔肝缓急;贝母、竹茹清热化痰;茯神宁心安神;
【按语】热盛可加石膏、知母;便秘加大黄、芒硝;口干、舌红绛加水牛角、丹皮、紫草凉血解毒;如有抽搐可选全蝎、地龙、蜈蚣以息风止痉;痰涎盛者加服安宫牛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