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麦粒肿
【概述】
麦粒肿是临床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为临床多发病,患者以青少年多见。体质虚弱、屈光不正以及不良卫生习惯者易患该病。葡萄球菌感染是主要原因。
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麦粒肿有又内外之分。如果感染的部位为睫毛囊周围皮脂腺,称为外麦粒肿;睑板腺的感染则称为内麦粒肿。外睑腺炎是睫毛囊所属的Zeiss皮脂腺发炎,内睑腺炎为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炎症反应较剧烈,但由于病变较深,眼睑红肿相对较轻。
中医眼科将本病称之为“针眼”,又有“偷针”“土疳”“土疡”等名称,因化脓后形如麦粒状。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风热外袭,客于胞睑,灼伤津液酿脓,变生疖疮;或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脾胃积热,上攻胞睑,营卫失调,气血凝滞,酿脓发病;余热未清,热毒蕴伏;或正虚邪恋,反复发作,或日久不愈,而上述几种因素常常共同发挥作用。
【治疗】
1.风热外袭证
【症状】麦粒肿早期,眼睑红肿痒痛,局部硬结不大,压痛明显,尚未成脓;或伴有发热、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方一】散热消毒饮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黄芩12克,黄连10克,牛蒡子12克,连翘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薄荷12克。
【功效】祛风散邪,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连、黄芩、连翘清热泻火,解毒散结;羌活、防风、牛蒡子、薄荷轻清辛散,祛风消肿,对麦粒肿早期,热邪较轻者对证。
【按语】本方清热解毒与疏风散邪并重,临床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方二】银翘散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20克,牛蒡子12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芦根12克,淡竹叶10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桔梗、牛蒡子、薄荷、荆芥穗、豆豉驱风散邪,清利头目;芦根、淡竹叶、甘草清热生津。全方具有轻清宣散,解毒消肿之功。
【按语】本方对麦粒肿早期,特别是伴有咽痛不适等风热性感冒症状者效果更好。
2.热毒亢盛证
【症状】眼睑红肿、硬结较大,疼痛拒按,甚至眼睑难睁。全身可伴有口渴、便秘,小便短赤。
【方一】仙方活命饮
【来源】《外科发挥》
【组成】金银花20克,天花粉15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穿山甲6克,皂刺10克,贝母10克,陈皮10克,防风6克,白芷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金银花、天花粉、生甘草清热解毒;当归、赤芍活血散结;乳香、没药散瘀止痛;穿山甲、皂刺活络消肿;贝母、陈皮化痰散结;防风、白芷祛风止痛。全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功效。
【按语】本方为疮疡肿毒常用有效方剂,对麦粒肿热毒显著,硬结较大,疼痛明显者,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方二】①黄连解毒汤合②五味消毒饮
【来源】①《外台秘要》②《医宗金鉴》
【组成】①黄连10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黄柏子12克;②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2克,天葵子10克。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上述两方诸药合用,具有较强清热泻火作用。对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通腑泄热;疼痛严重者,加乳香、没药散瘀止痛;脓成而未溃者,加穿山甲、皂刺促其溃破。
【按语】本方具有很强清热泻火之力,临床疗效显著,但用药不可过久,特别是对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3.余邪未尽证
【症状】麦粒肿反复发作,硬结长期不消,红肿较轻;或溃脓日久疮口不敛。身体较弱,乏力倦怠,食欲欠佳。
【方一】托里消毒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黄芪20克,皂刺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党参12克。
【功效】扶正祛邪。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益气补血;金银花、白芷清解余毒,陈皮、桔梗理气。小儿食滞不化,加神曲、山楂健脾化食;硬结不消,红肿不明显者,加昆布、海藻、贝母化痰散结。
【按语】本方适用于麦粒肿中后期,症状较轻,但硬结难消或疮口不敛。红肿明显者,可增加清热解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