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

(一)滴虫性阴道炎

【概述】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滴虫属厌氧的寄生原虫,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力很强,不仅易寄生于阴道内,并可侵入尿道及尿道旁腺,甚至上至膀胱、输尿管及肾盂。滴虫性阴道炎属性传播疾病之一,其传播途径除由性交直接传播外,尚可通过诸如被污染的浴池、浴巾、游泳池、衣被、器械、坐式马桶边等而间接传播。

中医将滴虫性阴道炎归属于“阴痒”“带下病”及“淋证”等范畴。多由脾虚湿盛,湿热下注,或感染病虫所致。临床常见症候有湿热下注证、肝经湿热证、湿毒蕴结证等。

【治疗】

1.湿热下注证

【症状】带下量多、泡沫状、色黄质稀、气腥臭,镜检可见滴虫,阴部灼热瘙痒,尿黄,大便溏而不爽,口腻而臭。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一】加味四妙散

【来源】《成方便读》

【组成】苍术15克,黄柏15克,薏苡仁30克,牛膝9克,白鲜皮9克,百部9克,苦参9克。

【功效】清热、利湿、杀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苍术、苡仁健脾化湿,黄柏清下焦湿热,白鲜皮、百部杀虫止痒。

【按语】若脘闷身重,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苔白黄腻者,加茯苓、自术各15克,陈皮5克,以健脾燥湿。

2.肝经湿热证

【症状】带下量多如泡沫状,有滴虫,色黄或黄绿,质稀,气味腥臭,阴部瘙痒灼痛,头晕目胀,心烦口苦,胸胁、少腹胀痛,尿黄便结,苔黄,脉弦数。

【方一】龙胆泻肝汤加减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9克,生地黄12克,当归9克,柴胡9克,生甘草45克,泽泻9克,车前子(包煎)9克,木通15克,黄芩9克,炒栀子9克,苦参9克,苡米仁30克。

【功效】泻肝清热,除湿杀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为龙胆泻肝汤加苦参苡米组成,具有清肝利湿为主兼以解郁的功效,具有较强的除湿杀虫的作用,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

【按语】如湿蕴甚者,需加入瞿麦、扁蓄等清利之品。

3.湿毒证

【症状】带下量多,有滴虫,色黄如脓,混杂血丝,或浑浊如泔,杂下脓血,臭秽,阴痒,阴中灼热,阴道潮红有草莓状突起,尿频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一】萆薢渗湿汤加减

【来源】《疡科心得集》

【组成】萆薢15克,生苡仁30克,黄柏15克,赤茯苓9克,丹皮12克,泽泻9克,通草45克,滑石30克,(包)、百部15克,贯众10克,野菊花10克,炒荆芥穗9克。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祛邪。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百部、萆薢、贯中利湿杀虫,黄柏、丹皮、野菊花清热解毒,苡仁健脾利湿,滑石、泽泻、通草清热利湿。

【按语】全方各药相合共奏清热渗湿,杀虫止痒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