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疱性鼓膜炎

三、大疱性鼓膜炎

【概述】

大疱性鼓膜炎亦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鼓膜及其相连续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流行期,亦可散发,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多为单侧发病。一般认为本病为病毒感染所致,少数病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或物理刺激以及变态反应有关。临床突发耳深部剧烈疼痛,伴耳内闷胀感,可有轻度听力下降。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皮肤充血,常于鼓膜后上方出现一个或多个红色或紫红色血疱;有时几个血疱可融合成一大疱。血疱位于鼓膜表层内,内含血液和血浆,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形成薄痂而渐愈,轻者血疱内液体可被完全吸收。本病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较好。若失治误治可影响听力。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为时邪外袭,肝胆火毒燔灼耳窍所致。

【治疗】

本病为病毒感染所致,病人主要表现为耳内剧痛,故治疗原则以抗病毒,缓解耳痛,防止继发感染为主。中药内服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为主。

1.风热时邪,上犯耳窍证

【症状】患耳疼痛剧烈,耳胀,听力减退。全身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干、鼻塞、喷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检查见鼓膜及其附近外耳道皮肤充血,鼓膜后上方见红色血疱,若血疱破裂,则外耳道可见血性分泌物。

【方一】①五味消毒饮合②银翘散

【来源】①《医宗金鉴》②《温病条辨》

【组成】①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2克,天葵子10克;②银花20克,牛蒡子12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芦根12克,淡竹叶10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银翘散疏风清热散邪,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合用共奏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之功。

【按语】病发早期及时应用本方,收效迅速。

2.肝胆火毒,燔灼耳窍证

【症状】耳部疼痛剧烈,痛引同侧头部及面颊。全身可伴有目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检查见外耳道内段及鼓膜充血,鼓膜后上方可见血疱,若血疱破溃,则见外耳道有血性分泌物流出。

【方一】龙胆泻肝汤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

【功效】清泻肝胆,解毒泻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清泻肝肺火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小便,引热外出;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祛邪而不伤正。

【按语】血疱溃破出血者,去当归,加丹皮、赤芍、白茅根等以凉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