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概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孔散大,视力严重减退为主要特征的急重眼病。本病多双眼同时或先后患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青光眼类型。眼球局部解剖结构变异是主要发病因素。情绪激动,暗室停留时间过长、长时间阅读、疲劳和疼痛是本病的常见诱因。
本病属中医学“绿风内障”的范畴。《外台秘要》指出本病系“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与现代研究颇为相似。其病因病机为肝胆火邪亢盛,热极生风,风火攻目;或情志过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火上逆;或脾湿生痰,痰郁化热生风,肝风痰火,流窜经络,上扰清窍,最终导致阴阳偏盛,气机失常诸种原因,均可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气滞血瘀,神水郁积,酿成本病。
【治疗】
本病一般来势凶猛,治疗的目的是迅速降低眼压,保护视觉功能。常用治疗手段为内服药物,局部用药及针刺疗法,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抢救视力。
1.风火攻目证
【症状】发病急剧,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视力急降,眼珠变硬,甚至胀硬如石(眼压升高),白睛混赤浮肿,角膜呈雾状混浊,前房极浅,虹膜肿胀,瞳孔散大,瞳内呈淡绿色,房角有粘连。全身症有恶心呕吐,或恶寒发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方一】绿风羚羊饮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玄参10克,防风10克,茯苓10克,知母10克,黄芩12克,细辛10克,桔梗10克,羚羊角3克,车前子15克,大黄6克。
【功效】清热泻火,凉肝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羚羊角清肝热,息肝风,为方中主药;玄参、知母、黄芩清热降火,凉血退赤;茯苓、车前子利尿渗湿,大黄通便泻火,二便通,则邪热从二便出;防风、细辛上达头目,袪风止痛;桔梗载药上浮,诸药配合,共奏凉肝熄风、清肝泻火之功。
【按语】若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呕。
2.气火上逆证
【症状】眼部主症具备,全身尚有情志不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方一】丹栀逍遥散
【来源】《和剂局方》
【组成】丹皮15克,栀子15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生姜10克。
【功效】清热疏肝解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补血养肝;茯苓、白术健脾祛湿;薄荷、生姜疏散调达;炙甘草调和诸药,丹皮、栀子清热凉血,祛瘀消肿。
【按语】若眼胀痛伴口苦便秘重者,酌加夏枯草、龙胆草以增清肝火之力;若视野缩窄严重,视物模糊者,酌加葛根、红花、丹参、细辛以活血化瘀,开通玄府;阴血亏虚、视力下降明显者可加熟地、女贞子、桑葚子;无热象者可去栀子。
【方二】①丹栀逍遥散合②左金丸
【来源】①《和剂局方》②《丹溪心法》
【组成】丹皮15克,栀子15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生姜10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
【功效】疏肝清热,和胃降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补血养肝;茯苓、白术健脾祛湿;薄荷、生姜疏散调达;炙甘草调和诸药;丹皮、栀子清热凉血,祛瘀消肿;配合黄连,吴茱萸温胃散寒。
【按语】本方用于肝郁气滞伴有脾胃虚寒者。
3.痰火郁结证
【症状】起病急骤,头眼剧痛诸症与肝胆火炽者同。常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恶心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方一】将军定痛丸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黄芩10克,白僵蚕10克,陈皮10克,天麻10克,桔梗10克,青礞石15克,白芷10克,薄荷(后下)10克,大黄15克,半夏10克。
【功效】降火逐痰。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黄芩、青礞石、大黄清热泻火;白僵蚕、陈皮、天麻、桔梗、白芷、薄荷、半夏豁痰定惊。全方合用,共奏降火逐痰之功。
【按语】本方不可久用,应中病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