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眼

三、沙眼

【概述】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由于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而得名。

沙眼发生于各个年龄,与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密切相关,以结膜乳头、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形成以及后期瘢痕为特征。多双眼发病,病程漫长,具有一定传染性。椒疮重症的并发症与后遗症较多,有睑内翻与倒睫、沙眼角膜血管翳、上睑下垂、睑球粘连、泪道阻塞和慢性泪囊炎、实质性结角膜干燥症。

本病属中医眼科学“椒疮”的范畴。一般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风热毒邪,内湿脾胃湿热,内外合邪,上壅胞睑,气血脉络阻滞而成。

【治疗】

1.风热客睑证

【症状】上睑结膜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穹窿血管模糊,或有上方角膜血管翳。伴有眼痒涩不适,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方一】银翘散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20克,牛蒡子12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芦根12克,淡竹叶10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清热散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竹叶、芦根、甘草以加强清热之力。

【按语】可于方中加入赤芍、生地、当归、苏木等凉血散瘀。

【方二】新制柴连汤

【来源】《眼科篆要》

【组成】黄连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赤芍2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银花30克,生甘草10克。

【功效】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连、黄芩、栀子、银花清热解毒;防风、荆芥、薄荷、柴胡疏风清热;赤芍活血散瘀。全方合用,共奏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之功。

【按语】若眵粘稠者,可选鱼腥草、蒲公英、板蓝根各20克,以增清热解毒之功;若目痒灼痛重者,可加黄芩、蝉蜕、防风、白蒺藜各10克,以清热止痛,袪风止痒;若病及黑睛者,可加草决明20克,菊花、夏枯草、谷精草各15克,木贼10克,以清肝明目退翳。

2.热毒壅盛证

【症状】睑内红赤,颗粒较多,赤脉下垂,眼灼热痒痛,羞明流泪,眵泪胶粘,舌红,苔黄,脉数。

【方一】除风清脾饮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黄芩10克,黄连6克,知母12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大黄6克,芒硝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陈皮12克,玄参15克,生地10克。

【功效】清热解毒,除风散邪。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连、黄芩、连翘、玄参、知母清脾胃,泻热毒;芒硝、大黄通腑,泻脾胃积热;荆芥、防风疏散风邪;生地配合大黄凉血活血消滞;

【按语】酌加赤芍、红花活血散瘀退赤。用于脾胃湿热,血热壅滞者。

【方二】清脾凉血汤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防风10克,荆芥10克,蝉蜕10克,玄参10克,连翘10克,大黄6克,赤芍15克,竹叶6克,白鲜皮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2克,甘草6克。

【功效】清脾凉血,疏风化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防风、荆芥、蝉蜕袪风散热止痒、玄参、连翘、大黄、赤芍、甘草清热凉血解毒、白鲜皮清热袪风除湿、苍术、陈皮、厚朴燥湿理气消滞。

【按语】用于沙眼重症。

3.血热瘀滞证

【症状】胞睑厚硬,重坠难开,睑内颗粒累累,疙瘩不平,红赤显著,赤膜下垂或血翳包睛。眼内刺痛灼热,沙涩羞明,生眵流泪,舌质暗红苔黄,脉数。

【方一】归芍红花散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红花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大黄9克,连翘18克,栀子15克,黄芩12克,甘草3克,防风12克,白芷12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生地、大黄清热散结;红花、当归、赤芍活血化瘀;连翘、栀子、黄芩、甘草清热解毒;防风、白芷疏风散邪。

【按语】若胞睑厚硬、睑内颗粒累累者,加生地、丹皮、桃仁凉血化瘀;生眵流泪加金银花、桑叶、菊花以清热解毒;赤膜下垂、黑睛生翳加石决明、密蒙花、谷精草清热明目退翳。